電商寒冬真的來了嗎?

作者介紹:本文甘榮燿,魯克海斯有限公司 (Funsport 趣運動) 創辦人,電商資歷已累積長達 10 年。本篇文為對「電商寒冬」市場現象的剖析與感想。感謝授權TeSA轉貼分享,特此鳴謝。

一位資深電商前輩看完電商寒冬那篇文章後的感想,轉貼在這邊
==================================================
看完後,我的想法是,並不是寒冬來了!只是電商被神化了,大家都忘了電子商務本來就只一種銷售手段,營銷的管道!

大家常說電商的出現,會威脅與取代實體通路,但很少人注意到主要是目錄郵購!實體通路消失了嗎?並沒有,有些反而越開越多家,假日總是滿滿的人潮。

電商只是一種手段,企業本來就是要獲利!只是面對的競爭,電商平台就要不斷的想出新的獲利營運方式,建倉庫加快運送速度,搞影音實況解說,鑑賞期延長,想把門檻拉高以便擺脫競爭對手,卻也把營運成本一直墊高,造成經營一個電商的成本跟經營實體通路差不多成本,甚至更高

很久以前在某電商上班時候,那時的營運長常在說,「電子商務就是要把產品從工廠端到消費者手上的環節縮短,減少產品在大中小盤商利潤堆疊,讓消費者得到便宜的價格」,但也曾經在實體通路鬼混好幾年的我,總對這句話存疑。如果都是這樣的三層結構早就天下無賊了!

為什麼有代理商或盤商的角色存在,在很久很久以前實體通路還沒長大時,還沒變連鎖時,也是抱著這樣的理念,在做生意的。所以我小時候有很多的專賣店,就專賣一些類別的產品。慢慢的實體通路長大了,開了好幾家店了,採購人員沒辦法一個產品對一家工廠,所以有了盤商,代理商這種一家公司可以供應好幾家工廠的產品的角色,通路採購人員省時省力,當然是找盤商,代理商做啊!再來通路大了,管銷重了,上架費,促銷贊助費,寄賣方式,結款60~90天以上樣樣都來,只有一兩樣產品的工廠那負擔的起,當然交由盤商或代理商去銷售更為輕鬆,且很多盤商,代理商是把商品買斷,更讓工廠樂於與盤商或代理商合作。

所以電商的路不知不覺的也是這樣走了一遍,當然初期是沒有幾家工廠敢跟電商合作的,因為這種模式聽都沒聽過,所以是從小盤,中盤,大盤,代理商到工廠,慢慢的電商也大了,也只跟產品的最源頭的代理商,大盤商合作,當然工廠也只會有的,但也局限在大品牌,暢銷品的工廠!也是算把中間盤商的位子掃除了。

但有跟現在線上的電商合作的朋友們,請問這些電商所要求的毛利與費用有讓利給消費者嗎?少了中間盤商的利潤還不是這些平台電商拿走了!上架基本毛利最少 15% 起(看產品類別與你公司大小),還未加合約後扣,發折價券玩折扣戰也是扣供應商的,進倉物流管理也要跟你收費用,重點是商品也不是跟你買斷,還是寄賣制(買空賣空居多)!

早期電商人員還會幫廠商商品拍照,美化,上架,現在都是開後台,廠商自行上架,電商人員就只審核價格夠不夠殺,毛利合不合公司給的目標,不夠不符合不上架,今天心情不美麗不想審,今天這廠商惹我生氣他的產品不放行,這樣久了很多供應商也就不願意與大型綜合電商合作了,一來拍賣平台的機制也方便了,線上開店的平台也選擇多了!我同樣要花上架的工,就自己上架自己賣就好了,自己買廣告行銷就好了,何必被抽那麼重,還要看你臉色!

再來文中所舉例的 C2C,B2C,B2B2C 的類別,有對也有錯,若在十幾年前,這些可能是對的,但現今其實是很模糊的,很多企業也是用 C2C 拍賣平台直接來銷售,也有直接架官網銷售,或是傳統交由大型綜合電商銷售!所謂的類別介定已經是十分模糊了。

而文中所謂的寒冬只是大型電商自己打自己,自己經營綜合電商銷售,又開商城,商店街,拍賣等,集團內部內戰,但又是一樣促銷活動毛利要廠商自己吸收,就別怪外來的電商平台搶走生意,人家介面好用手續費又低,辦活動又不吃我毛利,你要利潤我要生存,不轉移才是白痴!

再則現在架設官網銷售平台的選擇多了,不必要懂複雜的程式語言,金流,物流機制也健全,一年下來的費用頂多也幾萬元,自己品牌自己銷售,也省的去跟大型電商人員阿北阿ㄣ。

我的小結論是,消費型態一直再變化,現在消費者只要是能打動他購買誘因,又能得到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價格合理購買又方便,消費者才不管是透過平台購買還是官網買或是到實體買,只要商品對他是有價值的。所以還是要回歸到電商只是一種銷售管道,用心經營開發商品才是本質

 

★ 本文轉載:甘榮燿 臉書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Unsplash

★ 責任編輯:玲涓

歡迎加入TeSA的[email protected]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