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轉載】將海量資訊轉化成優質 SWOT 分析

作者介紹:王福闇,現為凱義品牌整合行銷管理顧問公司 負責人與總顧問、中華整合行銷傳播協會 理事長。建立成為整合行銷管理工作的專業知識,以及系統性的教育訓練,帶領團隊不斷精進成長,創造更高價值。秉持著「教學相長」的原則,讓個人發揮自我能力及兼顧團隊精神,用心規劃完成目標。原文刊載個人臉書,感謝授權 TeSA 轉載分享,特此鳴謝。

<行銷資訊的重要性>
行銷如同打仗,當擁有越完整有用資訊,並加以以分析歸納進而作為決策的依據,獲得勝利的機會就越高。行銷相關資訊包含總體市場環境、組織與品牌自身資源與競爭者行為,分析的結果會影響品牌在擬定整合行銷傳播計畫的策略。在擬定策略時,這些資訊會影響是否成功達成目標,若是環境改變也必須調整策略的方向。了解行銷環境的變化,掌握企業內外部的情報,同時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及變化,才能提供合適的產品及服務,擬定成功的整合行銷策略。

總體環境的分析著重於未來趨勢與發展,當中的因素包含社會與文化影響、政治與經濟,以及行銷科技技術的改變。社會與文化影響指的是社會大眾的態度與對文化價值有關之因素,例如台灣市場對貧富差異的觀點,或是新住民文化融合的看法。政治與經濟環境則是影響未來發展的政治、法律以及經濟發展等因素,例如而兩岸關係的改變,產業法令訂定的標準或消費指數的高低。行銷科技技術的改變則影響了整合行銷傳播在與消費者溝通,所運用的溝通工具與技術,以及分析行銷成效與顧客關係管理時的方法,例如POS系統的普及或APP軟體的使用率。


行銷企劃人員具備的最基本分析能力,就是針對企業或品牌做內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及威脅(Threats),簡稱SWOT分析(又稱TOWS分析)。在進行分析前,必須先取得大量的市場資訊、分析報告以及企業或品牌自身的調查研究,再將資訊加以分析歸納。當資訊越完整而且可靠信越高時,做出的決策越可能貼近市場需求並產生效益。但若資訊不足或過度流於主觀認知,則可能造成決策失效。筆者特別提醒,「競爭者」現況在分析時不應放在機會或威脅的項目,但可做為優勢和劣勢的相對參考。而「當下」尚未發生的行銷策略,也不能放在機會和威脅,必須等分析完成後才能做出決定

分析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時,包含前述的總體環境外,還必須考量個體環境,像是消費者、通路商、競爭者。外部環境影響大環境所帶來的商機和風險掌握,企業或品牌必須思考因應環境變化的策略,找出消費者需求以及調整通路、整合行銷傳播的方式與管道。

企業或品牌利用外部分析來瞭解環境,外部環境分析的目的包括:掃描、監測、預測與評價,確認出總體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機會在總體環境可以使品牌與組織獲得策略性的競爭機會,但其他競爭者也同時擁有相同的機會,威脅在總體環境會使品牌與組織擁有的商機有較高的風險甚至會影響原有的發展,但在同一市場的競爭者也面對相同的挑戰。經由分析機會的利益點以及威脅的嚴重性,才能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來做出合適的發展策略。

(圖片來源:王福闇前輩臉書)

<知己知彼、綜觀大局>
企業或品牌的優劣勢,則會隨著組織內部自身的規畫與發展而改變。分析內部環境的優勢與劣勢時,優勢可以從企業或品牌所具備的能力以及先天條件來對應競爭的需求,劣勢則是妨礙品牌發展以及自身區的能力造成的限制。優勢與劣勢的分析包含產品品牌擁有的資金與技術、創新與研發的能力、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與應用的可能、與上下游廠商的關係、組織內部的溝通方式,以及行銷傳播工具應用的熟悉程度。品牌與組織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包含擁有的技術與資源、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

分析了解內部組織相對其他競爭者的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並區分資源與價值的優劣,才能適時地加以調整。內部環境分析檢視品牌與組織的資源,與即將發展創造的差異性資源與能力的組合。根據內部的資源優劣勢擬定策略,當尋找競爭優勢時,資源與核心能力的管理包括開發新的專利技術與解顧客需求的能力。當資訊分析完成轉化為策略時,就可以應用以下矩陣圖來做決策考量

「案例說明」
以下筆者用市場常見的知名包裝茶品牌為例來做說明,該品牌在市佔率約3-5%,品牌存在時間超過15年以上,曾經是經典在地品牌。經由交叉分析,最符合現在該品牌的策略發展,若是利用優勢當中的「原料特色」、把握機會當中的「水分補給」,並克服劣勢的「品牌老化」,可以從產品面及行銷面可分別作出以下策略運用。

(圖片來源:王福闇前輩臉書)

 

★ 本文轉載:王福闇前輩個人臉書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Unsplash

★ 責任編輯:玲涓

★ 活動推薦:11/14 整合行銷策略與規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