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SLASH思維】面對未來核心競爭力?先從學會問「好」問題開始!

 

本文作者莊盷羲,綽號「老王」,第三屆電商大學優秀畢業生。感謝授權TeSA轉載上稿

「請問有任何問題嗎?」

如果有機會票選會議前十大用語,相信這句話一定榜上有名,從求學階段,工作求職,會議討論,各種人生場合中,這句話已經普遍到像是基本配備,甚至變成一種溝通語助詞,幾乎行影不離,未來世界會更多變,被問問題的機會只會更多,但有趣的是,既然我們對問題如此好奇,又如此重視,為何有機會提問時,我們卻常常躊躇不前呢?
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光是從提問者的思考習慣,文化背景,教育歷程,環境產業等差異去分析,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提問觀點,而回答者本身是誰?能回答到什麼程度?也會決定此對話會進行到多深多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提問的品質和層次夠好,對彼此一定是很好的刺激,不僅可帶領整個會議有全新觀點,甚至會跳出原有框架,進而發現更重要關鍵問題,不僅是對個人,團隊,產業,國家都有極大的幫助,更是人類進步前進的關鍵動力,因此,學會問問題,絕對是未來的關鍵能力,但一個「好提問」所具備的條件,有哪些是重要,我們可以參考的呢?

1.提問前,環境是否開放具支持性?

基本上,這條是最重要的,如果環境是缺乏信任,或是充滿敵意,接下來的討論其實無太大益處,最後只會為了反對而反對,甚至充滿情緒性言語,對事情的討論是沒有幫助的,所以雙方開始前,都必須要有一定默契,雖然我不一定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尊重你發言的權利,我們的存在是為了達到溝通效果,取得共識,彼此保持彈性,並共同往更高的目標前進,而非爭個你死我活.

參考句型:可以再多說一些嗎?我們可以如何更好呢?我整理一下,請問你的意思是這樣,對嗎?
NG句型:你有搞清楚狀況嗎?根本不是你說的這樣?怎麼可能?我反對你說的!為什麼是這樣?
參考依據:為了建立安全感,培養信任感,讓問題更有探究性。


2.問題是否能夠引導我們對事件本身提出更多問題?

好的問題通常能讓我們再次重新思考事件本身,幫助我們把問題拆的更小,透過解構事件,然後進而建構一個更新的問題,從事件本身的現象,一步步往下挖,找到事件的趨勢,架構,甚至最關鍵的模式為何?進而找到魔鬼的細節之處,這都有賴於提問本身是否具有這樣的力量?

參考句型:有沒有其他可能?如果……會如何呢?我們有沒有可能忽略了什麼線索?
NG句型:我想應該就是這樣吧?因為…所以…這就是結論!到此為止,可以結束了!
參考依據:能理解冰山之下的模式,能跳脫系統看待問題,能避免歸因錯誤,能進行批判性思考。

3.問問題前,是否有弄清楚事件的前提是什麼?

問問題要先清楚什麼是能問的?什麼是不能問的?事件的前提是什麼很重要,例如問問題的對象是否夠有能力回答此問題?提問的起點是否一致呢?以及背景是什麼?其實可以從大家最熟悉的人,事,時,地,物去分析,先弄清楚這些前提,問問題的時候才不會雞同鴨講,達不到溝通的效果.有條件且目的性的問問題,代表此問題是有被考量過的,而不是胡亂謅.


參考句型:有哪些因素導致此事件發生呢?我們討論的基準點一致嗎?如果換個前提,會如何?
NG句型:一定是這樣,才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的經驗是這樣,所以你們也應該是如此.
參考依據:能釐清問題範圍和限制,能理解先備經驗的重要性.

4.問題的目的是否在幫助對方更好?

問的問題目的是提升彼此看待問題的觀點,甚至針對事件有更多的思考,創造,整合,應用,甚至評鑑,是一種尋求共同進步的態度,除了釐清彼此的盲點,也可以互相激勵彼此,用這樣的心態去對談,除了認識自己之外,也更加能夠同理他人,因為利他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利己,所以好的提問通常會有這樣的好效果.

參考句型:就現有的狀況,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彼此?我們是不是有達成共識的可能性?
NG句型:不對,你錯了,你在傷害自己,你的問題極大,浪費我時間,一點幫助都沒有.
參考依據:能以多元觀點同理他人,能有競合策略來面對問題,能先利他在利己.


5.好的問題是否夠具體明確?
好的問題雖然是開放式問題,但是如果能更具體明確,對於提問的彼此具有很大的幫助,具體明確的特徵,通常是問題本身符合SAM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簡言之,問題的目標是具體的,可以被衡量的,可以達到的,與目標是具有關聯性的,此問題是包含時間限制的,這幾個明顯特徵可以幫助問題更聚焦,更有畫面,更可以被執行,甚至會直接有機會思考短,中,長程計畫該如何制定.

參考句型:請問可以更具體一點嗎?請問你如何衡量呢?請問此目標是可達到的嗎?多久時間可以達到你說的目標呢?達成目標前,我們前置作業有哪些?接下來的下一步是什麼呢?說說你的計畫?
NG句型:我們就快達成目標了,我的計劃規劃非常完整,這樣的作法真棒,我們進步好多!
參考依據:能用具體詞語替換抽象詞語,能把邏輯論述放進問題中,能提供數據佐證.

此時不免會思考,探究問題不是應該像空氣般自然存在嗎?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漸漸忘記它了呢?以上這些條件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喚醒一些記憶,感謝過去許多產業前輩,專家學者提供的經驗分享,即使有些地方需要更精準,但這些觀點,對於引發新思考,激勵自己,驗證自己所學,已經有巨大幫助了.

未來,好的問題帶動我們發現更多,提醒我們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透過問對的問題來自我學習,培養核心競爭力,並建構對知識系統的理解會是必然趨勢,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成為一個更具有思想的人,我想更是「好問題」最大魅力之所在.
最後借用愛因斯坦這段話:「如果我有一小時解決一個問題,而且我的命就靠它了,我會用頭五十五分鐘,決定要問的正確問題是什麼,因為一旦我知道正確的問題,就能在五分鐘內找出解答.」所以對我而言,好問題通常具以下七個特徵,希望對於想滿足好奇心,想挑戰未知的人可以參考一下,或許是不錯的方向:

好問題的七大特徵:
1.更關心的應該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滿足現況就好.
2.更在乎的是過程如何發生的?而不是達成目的就好.
3.更想知道什麼是最關鍵的核心問題?而不是回答完畢就結束.
4.更希望知道論述的依據是什麼?證據在哪裡?而不是單純的憑感覺和經驗在說明.
5.更期待真實情境下,可以遷移應用的程度為何?而不是只有少數狀況才通用.
6.想知道真正在執行的事情有哪些?困境是什麼?而不是紙上談兵而已.
7.更想理解與其他同領域者有何不同之處?而不是在象牙高塔之中孤芳自賞.

「請問有任何問題嗎?」 看完馬上試試上述技巧吧!

 

★ 延伸閱讀: 【老王的SLASH思維】面試官都試試!這 8個問題幫你找到「對」的人!

★ 推薦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