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鐵粉!用金粉、銀粉、銅粉解析Facebook Insight到底看到了什麼?

本文作者遊戲思維 GAMEMIND 行銷長暨共同創辦⼈楊立潔,正開發 Peekur數據分析產品。原標題「剖析Facebook Insight - 親自驗證Insight 到底看了什麼」。感謝授權TeSA刊登上稿。

在一大片演算法的哀鴻遍野之下,是時候回到本質來思考,到底我們平常在粉絲團上的操作,都聚集了哪些用戶?而這些用戶的輪廓、興趣又到底長什麼樣子?他們喜歡什麼?

為了要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Facebook Insight 就誕生了,但研究 Inisight 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一件事情,就是我對我用戶的輪廓一無所知,或許知道年齡、性別分配比例,可能跟哪些粉絲團關連度比較高,但他到底是漂亮媽咪?還是濃妝正妹?素顏女孩,可是沒有太多的想法!到底跟 Inisihgt 呈現的關聯度高的粉絲團又是什麼概念?而我的用戶裡面又是哪些人跟Insight裡面的資料關聯比較大?

我自己的操作經驗...

發現在研究用戶輪廓時,必須要先把用戶分群、掌握不同的用戶分群再去細化看用戶的輪廓(其實就是Persona的概念),在這樣的脈絡之下,不管是投放廣告、文案設計、行銷活動策略,都更具體!

以下,要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實戰經驗:

這個方法,兩週前去TeSA與夥伴們分享時,許多夥伴的反饋都是:「哇,太神奇了,第一次感受到我的顧客原來是這個樣子」、「終於找到投放廣告的紮實策略了」。

第一步:用戶分群

這一步,會決定整個 Persona的成敗。在 Facebook Insight 是不做用戶分群的,但我們要徒手了解自己的用戶,分群是必要的!

在分群有兩個分法:一個是「產品線」策略、一個是「CRM策略」。

(一)產品線策略:直接描繪出每一個類型的產品用戶輪廓之差異,如:保養品、化妝品;卡納赫拉系列、DUNCAN系列。

(二)CRM策略:根據用戶與品牌的「互動忠誠度」或「消費額度」區分,如:按照用戶與品牌互動的頻次分成金、銀、銅粉。或年消費額5000元、3000元、1000元。

以下我將用 CRM策略來示範:

  1. 將品牌的每一篇貼文有互動用戶的名字一個一個複製貼上到 Excel表單上

  2. 建議從新到舊選擇15篇貼文,若用戶平均互動數<50,就紀錄全部的名字、如果>50,可隨機抽選50-80個(當然全部最好拉!)

  3. 複製名字的時候,記得要把用戶的連結一起記錄下來唷(就是在excel 上面會變成藍字、可以有快連結點去用戶頁面)

  4. 將所有的名字排序,並按「重複出現次數」整理,單一平字出現次數若有5次10人、4次30人、3次60人、2次100人、1次200人。標定4、5次為金粉,2、3次為銀粉,1次為銅粉

產品線策略:

  1. 將品牌的產品分類,如保養品、化妝品,開啟Excel表單

  2. 在Excel表單分兩個Sheet,一個為保養品、一個為化妝品

  3. 將為了宣傳保養品的貼文標定出來,選擇15篇,把該貼文有互動的用戶名字一個一個複製貼上到Excel表單上,若用戶平均互動數<50,就紀錄全部的名字、如果>50,可隨機抽選50-80個(當然全部最好拉!)

  4. 複製名字的時候,記得要把用戶的連結一起記錄下來唷(就是在excel 上面會變成藍字、可以有快連結點去用戶頁面)

  5. 重複步驟3~5標定化妝品貼文。

  6. 將兩個表單的所有名字排序,並按「重複出現次數」整理,特別取出重複3次以上之用戶,作為該產品線之代表用戶。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方法太蠢了吧,浪費我時間,但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第二步重頭戲要來了!

*倘若你已經沒有耐心了,可以點選 :   快速幫你完成這些步驟,但缺少的臨場感,是無法彌補的XD

第二步:分群興趣探索

第一步的兩大目標是用戶分群、標定研究對象。第二步要做的就是「研究用戶」。

研究方法其實很老土,但卻異常有效,就是按照第一步的用戶名單,一個一個點進去看用戶的塗鴉牆,點進塗鴉牆之後,你會很驚訝地發現原來超過 60%的人不會限制自己的塗鴉牆瀏覽權限!

金粉研究實際作法:

  1. 按照excel表上的金粉名單,按照順序一個一個點進去塗鴉牆

  2. 在名字後面的欄位,開始把該用戶分享的貼文的「來源粉絲團跟重點內容關鍵字」記錄於表單中。

  3. 瀏覽完用戶後,請自己用1句話來描述這位用戶。可能是:專門分享各種生活類家用品好康的漂亮媽媽、愛好旅遊美景,喜歡全家出遊的退休家庭主婦

  4. 重複步驟2-3,觀察20~30位金粉

研究完金粉後,可以嘗試研究銀粉。或根據產品線來研究各產品線的用戶屬性。

第三步:總結這群人

將步驟二的金粉分類,如:編號3,8,12 之用戶為年輕媽媽,喜歡在網路上分享電商的免費「生活類」商品資訊。編號5,13,19,20之用戶為小孩已經國小的媽媽,在網路上大量關注青少年成長之文章。

你有可能會發現,原來平時在網路上,長期與我們互動用戶的真實樣貌與我們的想像落差很大,或與我們的想像100%吻合!

-----

★ 責任編輯:黛比

★ 延伸閱讀:【 第八屆台北電商大學結業式】寫一篇自己的轉單神話:原來成交訂單的感覺是這樣啊!

★ 推薦活動:

【電商大學】Facebook廣告投手班  直接報名>>>http://tesa.to/54ELK
挑戰 0元上電商大學?!

台北場>> http://bit.ly/2FpdQWv
台中場>> http://tesa.to/54EP6
高雄場>> http://tesa.to/54EN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