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業!但你考慮過你適合創業嗎?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Wu Chu-Jui,剛從上海舉家搬回臺灣。2014年曾和Mario、Vista合著《》一書。

眼下,臺灣許多年輕人奮力地尋找出路,原因無他,因為盤踞不去的低薪風暴。於是,許多人都踏上了創業一途。

想要創業,有點子固然重要,但是你曾考慮過市場現況、自己本身的個人特質、人脈資源以及是否真正了解整個產業?

其實,創業是需要做很多功課。而我認為,首要功課就是先檢視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創業這條路。因為確實牽涉到你所創辦企業,能否長久經營,並且確實獲利。畢竟,開門做生意就是要賺錢的,不是嗎?

很多人在創業之初,都是一頭熱地投入自己的心血。這當中不管是人力物力,往往事後回想起來都還有些心有餘悸。沒錯!創業需要熱情,但是也需要審慎地評估,同時更要避免在一頭熱的時候做下錯誤的決定。當然,最怕的還有一種:「既然大家都在創業,那麼我也來創業好了!」的盲目跟風。

依稀記得創新工場的創辦人李開復先生說過,如果是沒有太多經驗的年輕人,想要進入新創產業,並不一定要自己創業,可以先從加入一個體質優良新創團隊開始。在一個新創團隊當中,可以學到的東西以及觀念,往往可以幫助日後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少走很多冤枉路。同時也可以藉此檢視自己究竟是不是和創業。
那麼,究竟什麼樣子的人適合自己創業呢?

1. 眼界、想法走在趨勢前端

何謂眼界、想法走在趨勢前端?想想谷歌(Google)的賴利·佩吉(Larry Page)、亞馬遜(Amazon)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或是引領社群媒體潮流的臉書(Facebook)的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等,都是屬於走在趨勢前端的人。這些人不盲目地跟隨已經存在的潮流,他們走在潮流的前方,創造潮流並引領潮流。

2. 看見需求並創造需求

以往的創業的創業和現今的創業有著些許的不同。以往人們總是先有需求而後才有產品或服務的產生。由於消費模式的改變,現今的創業更著重在創造需求。在iPad問世以前,人們甚至覺得不需要一個超大的智慧型手機卻無法打電話。但是iPad一出,誰與爭鋒。如果能後創造原本不存在的需求,在現今的創業中路程中或許能事倍功半。

3. 敢將想法化做具體行為

很多時候創業者之所以成功,和一般人的差別往往在於創業者敢將想法化作具體行為。因為相同的想法可能很多人都有,但創業者更勇於實現想法。

4. 不害怕失敗

這一點說得容易的做起來不簡單,因為創業就是一個不斷累積失敗經驗的過程。強者如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這等連續創業家,都曾面臨旗下公司紛紛趨近破產的窘境。若非強大的心理素質,一般人早已打退堂鼓。

5. 背後有志同道合的團隊合作

話說筆者還未見過哪一個公司是僅有靠創辦人一人就可以撐得起來的。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出點子的人固然重要,但後面的團隊支援往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試想少了西恩・帕克(Sean Parker)的臉書、少了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的谷歌會有今天的模樣嗎?

以上五點,僅是個人過去參與新創團隊時的觀察與心得。預祝欲創業的夥伴們,能披荊斬棘,獲得最後的勝利。

 

★ 延伸閱讀:GDP保衛戰:從經濟部擬開放Uber合法上路談起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