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十年,心情隨筆 - 從北歐、台灣到中國的旅程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黃世嘉先生,台大商學系畢業,畢業後於挪威工作兩年,擔任Opera Software公司亞洲商務發展經理;回台後創立「北歐櫥窗」公司,並從事專欄寫作。著有《北歐魅力ICE》、《洞悉狂想─創意背後的商業邏輯》

感謝前輩授權 TeSA 轉貼分享,特此鳴謝。

這10多年來,我地理上遊走在中國、北歐、日本、台灣之間,產業遊走在設計、電商、創投、顧問之間,興趣遊走在體育、音樂、商業、文創、寫作之間,研究過茶、咖啡、耳機、零售店、微信、衣服、體育用品、開源軟件、CRM、BI、一些SaaS、兒童教育、搭過超過百次Uber、幫小店出謀定位、幫品牌送去海外,幫海外創新帶進中國。我有10張航空公司的里程卡、6家咖啡店的會員卡。跟2,3年級台灣優秀父兄長輩連結,同時也跟後一代8,9年輕有能力的高手喝咖啡。6, 7年級兩岸三地同輩則是熱血連結,基本上有創造力,有幹勁,多情種子,不安於事的人,經常因為氣場相近在我身邊出現。

台灣面對一個大軍壓境,但本身又極度不安穩的中國,各種紅利已結束。台灣面對一個用知識力、創造力大舉征服世界的美國。台灣的好朋友,日本也有點自身難保,是不是跟台灣攜手還不知道。

歐洲經驗,給了我很不一樣的視角,因為,很多心態跟多邊局勢的狀況,是比較貼近的。在詭譎多變的世界局勢以及商場局勢下,在網路還在用許多人低估的狀況下,入侵與顛覆每個行業,大家一下子從魚船都丟到海上,沒有時間拿教科書出來教游泳。一些早年游過泳的有些變成意見領袖,教你進中國、教你上Amazon,然而,浪又大又猛,真正的專家,通常很虛心卑微地自己盡量在這裡面體會暗潮與波濤,幾乎沒時間與沒勇氣當教練。

在看似深邃無光的山洞中,似乎有幾絲光線從外透進來,當槓桿、當整合,卻用一種掉兒郎噹的態度,不組聯盟,不立門派,用最基本的態度,以及相信每個個體的自我能量,在一些關節點上順水推舟,完成一些化學變化。

人,是現代一切變量中,唯一的不變。是最難掌握,但也是最重要掌握的要素。回到根本,一個有愛有能量,有錢有力量的enrollment,在一堆游泳的大軍當中,至少發個蛙鞋給戰隊,找塊浮木給團員,用一種以領導力帶出願景的方式,找到一個可以歇腳的海上綠洲,雖然可能也只能待個三年就要換地方。

這種旅程的探索,是我每天內心的感受,技術層面上,當然也看到許多資源與機會,情感層面上,在糾結與學習當中,看出當代渾沌的存在美感,看到在混亂當中活出生命的高貴。簡言之,靠著一種觀察,比別人多賺了10萬元,而拿這10萬元,給自己一種生活的氧氣,跟哲學的喘息,以便在接下來的人生中,繼續尋找生命中的金銀島或是藍色珊瑚礁。

創業,是亂世中,用來買神秘學空間的門票。錢,只是中間兌換的過程,只要你懂現在世界發生的事,就會明白要得到心靈的寧靜以及身心的健康,是多具挑戰的事(當然你可以選擇視而不見)。

釋迦牟尼如果活在今天,他應該也會去成立一個基金。觀察者要下海、下海者要上岸,基金要跟基金募基金、導演要跟電影公司粘巴達。跨界這麼多,不跨界可能才是高貴(但不貴),當人人都變成變形蟲時,我們仍然要相信,這世界還是有著單純的美好。於是,就在這個當下,在音樂演奏中找到一塊居心地,結果,彈The One鋼琴時,ipad自動跳出來一個訊息: 你要不要成為我們鋼琴品牌的投資人呢?!

具體戰略內容,下回再續(無期限)

 

★ 延伸閱讀:我從創業家身上學習到的精神與態度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 pixabay

★ 責任編輯:麵包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