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車之鑑不遠,臺灣物流業者應借鏡大陸「物流金融授信」經驗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劉基欽先生,商業模式創新顧問,長期研究商業模式創新議題,致力於協助企業發展新事業與推動組織轉型,目前為MeKak(勉覺)創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資深顧問。

「哈哈哈!老師!物流金融授信的商業模式,我們已經不做了!」去年筆者幫大陸某大型物流公司講授「商業模式創新」課程,在課程中分享去年台灣物流業首次推出的物流金融授信商業模式時,從大陸同學們那邊得到這樣的回應!
在此,筆者並不想談兩岸在推展創新商業模式速度上的落差,雖然這已經是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筆者想分享的是,為何看似類似的物流金融授信商業模式,在台灣風光展開,在大陸許多業者卻早已不做了,是那裡出了問題呢?

何謂「物流金融授信」
首先,筆者以在台灣首創的「物流金融授信案例」來簡要說明何謂物流金融授信。在過往,貿易商(如酒商、化妝品商)由於沒有做銷售預測或做得不夠精準,導致許多存貨只能存放在物流倉庫,除造成營運資金積壓外,也需負擔囤貨成本。

去年永聯物流開發與國泰世華銀行,因應上述問題,共同推出物流金融授信服務。貿易商只要在永聯物流園區內存放商品,永聯可作爲倉單質押監管人,協助貿易商將其商品作為質押物,國泰世華銀行可對上述商品進行鑑估,並核予適當存貨融資額度,如此一來,存放的商品就能變現,貿易商可取得流動資金,「物流金融授信」可以有效活化貿易商存貨資產價值,更可提升其財務操作靈活性,這是個物流公司、銀行、貿易商三贏的商業模式。

為何許多大陸物流業者不再做「物流金融授信」服務?
回到在課程中與學員們的對話,我繼續追問,為何你們不再做這些服務呢?學員們說道,這服務風險太大了!不只我們,現在大陸許多物流業者都不再做此項服務!
學員們接著分享了一個從同業聽到的案例!這個同業有次承接某個物流金融授信案,其客戶將8噸的煤炭放置物流倉儲,並透過物流金融授信服務取得流動資金,過陣子發現其客戶出了狀況,這個同業與合作銀行想將質押品變現,沒想到8噸的煤炭中,只有部份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原來整個服務在「鑑估」部份出了問題,導致同業很大的虧損!這樣的問題,讓大陸許多物流業者對「物流金融授信」服務,開始保持距離!

商業模式需在地化,因地制宜商業模式需在地化,因地制宜
這樣的案例帶給筆者的啟示是「商業模式需在地化,因地制宜」。當我們要試著將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複製至異地時,需考量異地的法令規範、經濟環境、目標客戶的需求、國情等因素,而因地制宜,絕對不是單純複製就可以成功的,同樣地,原本看似可能成功卻失敗的商業模式,當我們記住教訓後,亦可複製至異地經在地化後執行。
希望筆者所聽到的故事,可以給台灣物流業者一些借鏡,再次思考此商業模式可能帶來的風險,並擬定風險管控機制,大陸同業的前車之鑑!

★ 延伸閱讀:海底撈來勢洶洶,臺灣火鍋業者如何正面迎擊?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提供

★ 責任編輯:老李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