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享受痛苦過程,開創偉大事業

提起「」這個話題,想必許多朋友都不陌生。如果你不是正在創業的話,生活周遭也一定有親友在創業吧?以前,我們總覺得創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需要投注相當多的資金和資源,甚至是整個人生的拼搏。而現在,似乎創業的門檻變低了,但不可諱言的是成功的比例仍相當低。

但有趣的是,曾幾何時「創業」快要變成臺灣的主旋律。近年來刮起一陣創業風潮,各種輔導創業的育成機構、創投公司甚至是創業比賽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說得誇張一點,「」幾乎成了臺灣人的全民運動。

追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全球創業成功案例的激化,更可能是因為受到政府與相關單位大力鼓吹的影響,也或者是「22K 事件」的發酵,加上產業界普遍低薪的現象,讓人產生不如歸去的念頭。

而一些有為的年輕人,再看到國外許多年輕人事業有成的案例,終於讓人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希望自己可以變成下一個打造蘋果、Facebook 的賈伯斯或者佐克伯。

放眼臺灣,不只是各種與創業有關的比賽、機構林立,我也赫然發現近來出版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本與「創業」主題相關的書籍,其中不乏創業成功人士的自傳或心法的傳授,也有學者嘗試從理論層面進行剖析,當然也有人試圖總結國內外科技創業的精采案例,希望從中分析成功的關鍵。

林之晨先生所撰寫的這本《創業》,又和坊間的有何不同呢?我試圖解開這個謎題,於是本書上市時已經買了一本來拜讀,這回又在 Readmoo 電子書店的平台上看了一次。

被大家暱稱為 Jamie 的林之晨,大家更熟悉他的身分是部落客與 AppWorks (之初創投公司)的創辦合夥人。很多朋友都有收看林之晨的部落格「MR JAMIE」的習慣,也透過他的視野吸收許多國外網路產業的最新情報與產業趨勢,更因此獲得許多與創業有關的知識。

而他所負責營運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每年輔導超過五十家的新創公司,號稱是亞洲最大的創業加速器。他的公司同時管理新臺幣十八點二億元的創投基金,是國內少數專注在電商、網路與行動網路等領域的早期創投機構。

和其他書籍作者最大的不同,是因為林之晨在營運 AppWorks 的過程中,見過太多的創業團隊,也深知這些人所犯過的錯以及何以能夠邁向成功的關鍵。所以,在《創業》這本書裡,他提醒想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要能夠解決客戶的問題或滿足需求。

而這回,林之晨想要整合他多年創業育成的經驗,透過本書來擔任大家的創業教練:書中利用三十個篇章來闡述創業所會面臨的迷思,林之晨也藉此幫大家解開創業過程中常會遇到的迷思。

在林之晨的眼裡,創業並不只是賺錢、獲利那麼單純的事情。他認為創業本身,不但是一種人生哲學,也是在創造一個事業,同時挑戰人類組織創造價值的規模和效率,並超越有史以來所有人類創造的組織,同時讓員工、家庭、社會和人類變得更好。

這本書不講太多的大道理,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搭配可愛的插圖,我很快就把整本書看完了。但我也想跟有興趣創業的朋友說,別只是這樣就把這本書「翻」完了。

我在閱讀《創業》的過程中曾多次刻意停頓,並仔細咀嚼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念。其中有好幾個章節,讀起來特別有感覺,也激起了若干的共鳴。

好比作者認為創業成功有一個關鍵,就是要問問創業者對成功本身有多麼的飢渴(Hungry)?林之晨認為創業是一場飢餓遊戲,而這飢渴常常來自復仇的動力,好比是否曾被長輩、女朋友或是師長所看不起?又好比賈伯斯曾被一手創立的公司所開除,扭轉命運關鍵就在於永不滿足的飢渴。

另外,林之晨也提到執行力比超級 ideas 更重要,我也相當的認同。每個人都可能有靈光乍現的時刻,好點子隨處可見,但「執行」 點子的執行力卻是稀有資源。多少人說得一口好創意,也太過重視保護自己的創意,卻鮮少看他身體力行?再想想書中提到 Facebook、iPhone 的例子,當初他們問世時並不被看好,但又是如何從「老梗」變「商機」呢?

曾有人問過林之晨,創業是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創業是一條從 0 到 1,再從 1 到 100 的路,每個過程都要主動去「Hack」,才有機會拿到成功的門票。創業者若能真正享受這樣痛苦的事,未來才有機會創造出偉大的事情。

如果你也憧憬創業的美好果實,在真的捲起袖子、大膽出去闖闖之前,建議先閱讀林之晨所撰寫的這本好書《創業》,相信會對你的創業計畫有一番啟迪。

讓我們一起努力,希望你我都可以成為翻轉世界的那個1%!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感謝Readmoo授權轉貼

維斯塔愛看書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