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經驗談:為什麼粉絲專頁無法成長?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Mike Yin(MK)先生,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四年級,過去有一年半的傳統產業業務經驗,目前正著手規劃第二段創業旅程,期望未來可以在電子商務圈有所貢獻。

回顧我自己經營粉絲專頁的經驗,大多累積在密集做電商的這兩年。而這兩年間,我曾犯過各種的錯誤,隨著經驗慢慢累積,我發現身邊有很多人跟我提到類似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好就是我剛開始經營粉絲專頁時腦袋裡曾盤旋過的各種迷思。於是,我決定記錄這兩年所累積的經驗,也和各位朋友分享。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的是經營粉絲專頁的一些概念及心法,廣告的部分,在本文之中將不會著墨太多。但我相信,基本功如果做得好,伴隨廣告投放將帶來放大的效應。但若基本功沒做好,投放廣告自然也不易獲得效果。

1.社群行銷?嗯,我現在有幫公司設立一個粉絲專頁了呀!

我兩年前開始在傳統產業工作的時候,當時覺得社群很重要,會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所以馬上用公司的名子建立了一個粉絲專頁。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要把讚數先衝高,然後接下來進來的人看到就比較有可能會按讚(尋求認同的心態);那時沒有意識到下廣告這件事,但看到很多公司都有辦按讚分享參加抽獎的活動,所以我也一様畫葫蘆地做了一個,只是互動率奇低。當時我非常懊惱,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那件事,當時就這樣過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已經可以明確的知道哪些地方犯了錯誤?

當時為了衝一個好看的讚數,在Facebook裡面加入了很多換讚的集團,也邀請了很多朋友按個友情讚。總之,就是想為粉絲專頁「澎風」一下。但其實這樣得到的讚是很虛的,因為按讚的人不是真粉絲,人家並不是因為你的東西好而認同你;所以當辦活動的時候,互動不多是很正常的,因為人家不只沒買過你的東西,甚至對你的領域一無所知,興趣全無。

對現在的我來說,我認為公司官方的粉絲專頁,是用來蒐集已經對你的產品有體驗,並且有興趣的真粉絲,虛的粉絲數是沒有意義的。若以粉絲數為公司KPI,那就需要好好教育社群經理操作的方式。

至於怎麼蒐集新粉絲,比較通用的方法是先將商品或服務讓顧客有初次體驗,當使用者體驗真的不錯的時候,粉絲自然會增加,當然還是要有一些配套措施,比如說在店裡設置粉絲專頁QR CODE 或是在Landing Page讓客戶大致了解過後,接下來要有的引導行為。

總而言之,先有體驗,才有真粉絲。

2.蒐集粉絲好方法:C2D(Customer to Demand)

這個名詞應該是某位前輩教導我的時候提到的,只是目前在網路上似乎不是那麼通用。一言以蔽之,先把共同喜好的人集合在一起,再想辦法把東西賣給他們。

這種做法在操作面上,目前看到的大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已經有產品的公司,想把他們的東西賣給TA(目標閱聽眾)﹔另外一種則是目前沒有產品,先將人聚集在一起,一邊觀察一邊找產品試水溫。對前者而言,C2D是一種販賣商品的技巧。對於後者來說,C2D會像是整家公司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這兩種做法,沒有孰對孰錯,只是經營的方向都有分別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種方式容易發生的是公司急著將東西賣出去,還來不及做完整的養成,已經有人對於置入性行銷厭惡了,要在公司行銷自家商品的濃度比例上正確拿捏不容易,目前觀察比較好的方式可以做同領域異業合作,比較不會有老王賣瓜的狀況出現,販售商品及內容文章的比例也要恰當,才不會像是個賣場社群。

第二種方式因為本身沒有產品,好處通常能夠比較貼近社群成員的方式來經營,但當要商業化的時候,選品的眼光會是比較大的考驗,目前市面上有幾家用這種模式經營的公司,漸漸出現產品不佳的狀況。

C2D的方式,可能可以幫助你更快的蒐集粉絲以及找到商品的可能TA。但是如何讓粉絲維繫長久,粉絲專頁的平時經營,還是個比較大的重點。因此,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會談談這兩年經營粉絲專頁的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像是粉絲專頁貼文的小撇步等等。

 

★ 延伸閱讀:經驗累積的秘訣,在於「偷學」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