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不理想?電商常忽略的五大策略

本文作者是urAD(優愛德股份有限公司)的編輯群,優愛德是臺灣第一家自主研發數位廣告DSP的AD Tech(廣告技術)公司,由一群致力研究讓網路廣告變得更簡單更有效率的行銷技術團隊組成。運用電腦智慧學習、圖像辨識等專業技術,大幅提升廣告管理能力與投放效率。藉由資料分析及數位行銷,用最簡單有效的廣告提升客戶的投資報酬率。

感謝優愛德授權TeSA轉貼分享,特此鳴謝。

網路購物雖然是未來購物的趨勢,然而實體店面也是目前仍存在的主要購物管道。由此可見,其實未來實體店面也將持續在購物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兩種全然不同的銷售管道,但事實上,這兩者在本質上的差異沒有那麼大,終究它們也都同樣將商品販售給「人」。也因此,電子商務與實體通路的實務作為,其實是可以相互借鏡,藉以達成更好的行銷效果。

想知道該如何相互借鏡嗎?就讓我們來看看以下五個建議方向,看看是否能增進你的行銷效果吧!

1. 空間配置

國外專家曾對實體賣場的消費行為做過一系列研究,其中一項重要的發現就是:消費者在剛進入賣場時,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這種感覺對消費者而言,就像在森林裡迷路的小孩,需要時間暸解周遭環境,然後才能順利購物。

所以,在這個實驗中,賣場把特價商品展示架從入口旁移開,放在靠後面一點的位置。這樣一來,可以讓消費者在適應賣場環境的時候才看到促銷活動。而這個僅是把陳列位置往後移的實驗,就竟然就讓特價商品的銷售數量增加了25%。同樣的方法應用到電商上,我們應該考慮,是否應該避免在消費者剛進入網站時,就顯示太多的促銷訊息呢?或許等消費者稍為消化頁面上的產品之後再提供優惠訊息,會讓行銷效果大大增加哦!

2. 與組合銷售

在實體賣場中,商品的擺放位置與陳列方式是一門大學問。熟練的賣場通路行銷人員會知道什麼商品該擺在哪個走道、放在貨架的什麼位置,又或者哪些產品要擺在一起做組合促銷。然而在電子購物的領域中,有關產品的排列、建議購買的商品、相關投放廣告則主要依據演算法而來。這種方法嚴格說起來其實並不會出錯,只是如果在特定時間時,可能可以好好參考一下實體通路的銷售手法。

舉例來說,中秋節快到了,消費者到賣場可能會買烤肉架、木炭、烤肉片或烤肉醬,甚至是月餅、仙女棒與煙火等應景物品,通常賣場也常會把這些物品擺放在一起。只是如果是依照演算法的計算,當消費者上網在購物籃放進烤肉架,出現的建議品項,可能是廚房的清潔用品、烤肉架蓋子等這些依過去消費紀錄(但非中秋節期間)最常一起購買的相關產品。依據演算法當然是正確的,但電商業主若能夠參考實體店面的經驗,適時加入組合銷售的產品,更能增加業績。

3. 性別差異

我們都知道男女的購物模式並不相同,在實體通路中,針對女性消費者的店家或是賣場中專賣女性顧客的區塊,在擺設、陳列、裝潢與色調上都會有所不同。同樣的,在網路購物環境中,每個購物頁面也不該千篇一律地使用制式頁面。當進入到主要銷售對象是女性的網頁時,是否也應該變化商品顯示的方式,或是改變頁面的設計,讓它更符合女性的需求呢?

4. 減少干擾

購物心理學大師Paco Underhill曾提出「Butt-Brush Effect」理論,指消費在考慮購物時受外力影響,就像是被人用刷子騷擾,使得購買意願下降。在網路購物的過程中,消費者如果遇到跳出的視窗、不喜歡的音樂甚至線上客服人員打擾,很可能馬上離開這個網站,到別的地方購買。因此,使得零售業者常因此錯過一筆生意而不自知。由此可知,適時地減少對消費者的干擾,也是提升消費者購買力的一大關鍵!

5. A/B測試

電子商務運作中會不斷收集、分析資料,做為優化的依據,並提高下單數、購物量、轉換率等。還可以利用A/B測試,比較不同方式產生的結果,然後決定策略。然而在實體通路中,要完成這種測試其實是不太可能的;不過,我們倒是可以藉用電子商務中的測試結果,做為實體通路的重要參考。例如,公司裡的電商部門可以與零售行銷人員分享數據,就能達到這種效果。

電子商務可以收集大量的資料,並依據這些數據安排商品或廣告的陳列方法,達到最佳的效果。然而傳統的通路行銷則直接觀察到消費者本身的行為,其中涉及人們在選購商品的習慣及消費心理,仍值得電子行銷做為參考。減少雙方的鴻溝,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

資料參考:
http://marketingland.com/missing-link-shopper-marketing-e-commerce-136742

 

★ 延伸閱讀:從事電子商務之前,你必須決定的三件事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