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請先學會從財務面思考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關登元先生(小關),所謂的「7年級草莓族」世代。2007年與國中同學以一臺餐車創業,立志成立素食連鎖企業「得來素」,矢志讓臺灣的素食環境更方便、健全,目前全臺已有18家分店。個人於2014年出版人生第一本著作《》,述說自己多年的創業故事與過程。

前陣子,一位朋友準備要創業,拿了一份很完整的計劃書給我看,因為要申請國發基金,所以寫的還算滿詳細的。我想,應該是自己看過最詳細的創業計劃書。

我猜,大概也很少有人在創業前可以寫出這麼完整的創業計畫書。

仔細端詳一下,發現他的創業計畫書,包括:計畫內容、目標、願景、營運目標、市場分析、市場問題、市場調查、團隊核心技術與能力、SWOT能力與財務規劃……等,都寫得很完整。

但我問了他一些內容:你準備了多少資金?每個月基本開銷要多少?錢怎麼收進來?錢多久能夠進入公司?預估的費用還有許多沒有算到的,這都有可能是未來的隱性支出。

從財務的面向來看,其實可以去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與設定的目標是否合理?

我自己也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寫過創業計畫,但說實在的,第一次寫創業計畫是完全不準確的。所以,後來我發現寫創業計畫最大的目的,是練習自己在思考商業模式上的邏輯與跟別人討論的一個重要依據點。

不是自己寫完創業計劃後就開始創業,而是寫完創業計劃後去找相關領域的人幫你看看有哪些部分沒有注意到,最好有實戰經驗,因為能夠一語道破盲點。

例如:你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為多少?還有哪些沒有算到的?最基本的稅金、營運開銷、水電預估、人事預估、辦公室費用以及額外支出有哪些?這些都是創業初期在做財務規劃時,就要先列進去的,因為當你開始創業後發現錢燒的比原本快時所產生的焦慮與壓力是很大的。

創業不怕有計畫的賠錢,怕的是計畫要賺錢時沒有賺錢。

所以,當費用出來了你才有辦法去估出「損益兩平點」是多少,需要多少的現金流入才有辦法打平日常開銷(損益兩平是創業的第一階段目標),脫離初期的燒錢期再去談理想,談更大的市場。

其實,我很怕看到創業計畫書上寫著多大多大的市場預估值,說實在話這跟剛創業的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還沒有能力去吃那塊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活下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從財務預估中得到損益兩平點所需的現金流量需要多少後,再去推估你需要多少的顧客、會員和轉換率?然後,架構商業模式與發展策略,再分配團隊照計畫去進行,然後進行修正。

創業計畫書,其實就像創業的「軌道」,軌道的用意是讓我們了解是否偏離預估,然後對於每個偏離我們的修正策略是什麼?這些創業前能想到就要盡量想,沒想到的就是創業後的挑戰。

我們是創業後好幾年,開始有了一些經營數據後才有辦法做財務預估的,而且初期做的都不準確。畢竟,公司會發生的費用,真的是開了公司才知道!還不知道做財務預估沒關係,會計帳一定要做,因為會計帳就是歷史數據,有歷史數據才有辦法預估未來數據。

簡單說「會計是過去式,財務是未來式」,創業者一定要懂一點基本財務觀念,不能只是懂技術職,那樣會很危險。

財務是企業的命脈,懂得掌控金流才能掌握發展策略,能活下來才有機會談理想、談創意,不能本末倒置了。

但看了這麼多創業案例,大部份的切入點都是產品、點子,但我更重視的還是商業模式,也就是「錢怎麼進來」?這是最現實的問題,往往這個問句會讓我們的思考邏輯顛倒,重新去思考原本的計畫和創業的本質。

 

★ 延伸閱讀:創業家看過來:你需要瞭解的營業結構關係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