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ta專欄】參加「創業小聚」有感:改變世界,別限制自己探索的能力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鄭緯筌先生(Vista Cheng),目前為TeSA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企業顧問、專欄作家與講師。

日前,受到Ryan大哥與Katie社長之邀,前往臺北文創大樓參加由《數位時代》雜誌所主辦的2016年創業小聚曁AAMA台北搖籃計劃年會

這個一年一度的創業小聚活動,宛若創業者的嘉年華。搭電梯上樓時,還巧遇詹宏志先生,而在會場上,也見到許多老朋友。當然,此番特別看了不少新創團隊的作品,在上、下午的論壇中,也聽到海內外多位來自創投、育成業界的優秀專家的精采分享,可說是收穫滿滿。不過,開心之餘卻也不免有一些感觸。

我會問每個創辦人,「你的Secret Sauce(秘訣)是什麼?」—— STEVE HOFFMAN

Founders Space的創辦人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從加速器、孵化器創辦人的角度,暢談他如何評估誰有潛力成為下一隻獨角獸?他提出了十個評估新創團隊成長潛力的指標,包括:團隊組成、市場布局、目標客戶、設計思考、核心秘訣、不公平的優勢、商業模式、成為市場第一、做第一的決心以及產品是否好玩等。

史蒂夫.霍夫曼提出的建議很寶貴,也很值得創業團隊參考,但我並沒有太意外,也許是這些日子以來已經從媒體上看到太多類似的報導。反而是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同時也是AAMA創業導師的簡立峰,和大家分享「從Google的創新看創業」,感覺有些驚艷。

臺灣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一個是繼續走硬體老路,有很多新的智慧裝置不斷出現。另外一條路,如果年輕世代對硬體沒有概念,可以做軟硬整合。 ——簡立峰

簡立峰在Google任職已經進入第十一個年頭了,不但參與多項Google在臺的重大事務,近年來也積極投入創業圈的活動,可說是相當了解臺灣創業環境的專家。他從臺灣早該掌握軟硬整合的契機談起,原以為又是老生常談,但沒想到一路從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的發展說起,話鋒一轉談到我國科技圈最近的發展,直言臺灣早就是全球公認的「矽島」,何苦再複製什麼亞洲矽谷

這話一出,立刻引來全場觀眾拍手叫好。是的,我們常在問臺灣的機會在哪裡?但其實永遠有機會。

同樣的感觸,在我聽以色列ironSource大中華區總經理芮有為(Yuval Reisman)的演講時也感受到。他在簡報中把臺灣和以色列的地圖合而為一,讓人具體理解到臺灣並不小──如果以色列可以成為全球創業人才的重鎮和軍火庫,沒有理由臺灣做不到!

我也觀察到,這次大會所邀請來的海外嘉賓,好幾位都能說上一些中文,而不只是寒暄或打招呼的幾句話,甚至像韓國KAIST板橋科技谷中心的執行董事安聖泰,還曾經在北京清華大學讀過EMBA呢!這凸顯他們對於大中華市場的企圖,這也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我們真的不該再故步自封了,當外國人都拼命來臺灣尋求發展的機會時,臺灣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探索這廣袤的世界呢?

別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小島,你也有能力改變世界。—— MUHAMMAD YUNUS

臺灣雖然小,但總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就像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所言──別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小島,你也有能力改變世界。

電商新鮮人技能養成最佳口碑課程又來了!

想成為未來公司的中流砥柱,先來打底,

行銷、文案、營運、客服等等所有電商核心技能通通提供→

★ 老李的每篇文章分享給三個人,好事會發生

★ 延伸閱讀:【擂台賽即時更新】進攻策略!八組晉級隊伍決賽快訪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老李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