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者如何得到來自政府的第一桶金?(上)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葉奇鑫先生,現任中華優購總經理。過去曾擔任臺灣eBay安全交易長、首任露天拍賣營運長以及東吳大學法研所兼任助理教授等要職,活躍於臺灣電子商務與法律領域,並擁有豐厚的理論及實務經驗。感謝葉奇鑫先生,授權TeSA刊登。

前言

網路創業者滿腔抱負,但如果手上沒有資金,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束之高閣。創業者資金通常來自存款,家人和朋友,創投雖然也是個重要的資金來源選項,但取得創投資金並不容易,而且創投入股表示創業者持股比例會下降,這可能也是部分創業者所擔心的事,近來流行的眾籌雖然不會造成持股比例下降,但眾籌適合募集小資金,不容易募得大資金,如果要募得數百萬的資金,又不會發生持股下降的問題,看來政府鼓勵創業的各種補助計畫,是個相當理想的籌資管道。

筆者因緣際會,擔任政府創業補助計畫之審查委員,在審查過數百件申請案之後,發現許多創業者並沒有向政府申請補助的經驗,因而在過程中犯了一些致命的錯誤,以至於最終未能獲得政府資金挹注。不曾實踐的夢想,其實和幻想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夢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還在原地踏步,創業者的雄心壯志被資金匱乏消磨殆盡的情形,屢見不鮮。因此筆者願拋磚引玉,讓創業者更容易得到政府資金挹注,進而實現富爸爸或富媽媽的理想。

第一關 書審

關鍵:商業模式必須「非常」創新

要通過政府補助計畫,通常必須經過三個關卡,第一關是書面審查,書審通過後可進入第二關評審委員口試,如果口試也過關,第三關會決定補助的金額規模。目前政府創業補助的通過率大約是12%,而依筆者經驗,四分之三的計畫書其實在第一關就被刷掉了,因此只要能通過第一關,創業者就有接近五成的機率可順利達陣。而通過第一關的關鍵,絕對不是計畫書編印的多麼精美,也不是團隊學經歷有多麼傲人,更不是誇張的財務成長預估,其實通過第一關的真正關鍵,還是在於創業者所提出的商業模式是否真的「非常」創新!

一,避免和大神相撞

還記得Paypal創辦人Peter Thiel怎麼定義創新嗎?他說:「創新是從0到1,複製是從1到n」。筆者今年審的案件中,每十件就有三件和「分享經濟」相關,另外三件和電子商務相關,而且範疇不脫類Uber、類AirBnB、類Foodpanda、類C2C拍賣和類B2C電商等模式,這麼高度的相似性,有時不禁讓筆者感慨:原來不只文章,天下創業也是一大抄。

當然,大部分的案子都會強調他們與上述服務有所不同,甚至聲稱他們的模式比上述大神級網站還棒很多,但依筆者經驗,認為自己比大神還棒的主張,九成只是孤芳自賞而已,很多創業者之所以高估了自己創意的價值,把自己「從1到n的複製」誤認為是「從0到1的創新」,多半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真的在網路產業實戰過,因此低估了市場的難度,也輕忽了競爭者的重量。

好吧,就算創業者說得對,他們的模式真的有做到部分改良,但如果這些神級的大網站也參考了他們的模式改良,接下來這些創業者除了橫眉指責別人抄襲,又還能剩下什麼競爭優勢呢? 

創業者可能不知道,其實評審委員中不乏創投的負責人,創投每天的工作就是尋找最優秀的團隊投資,而目前正夯的商業模式,通常也是他們最常收到的提案,要說服這群投資專家,恐怕不是用一點點的創意就能辦到的,因為類似的案子,更優秀的團隊,這些評審已經接觸太多,因此只要和大神相撞,創業者的對手就不是只有大神而已,還包括市場上所有正在醞釀中的黑馬,這樣勝算又怎麼會高呢?

因此,「避免和大神相撞」是非常重要的法則,只有一點點的改良式創新,再加上一點點的資金,是不足以讓創業者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的,除非,創業者能做出「從0到1」的真正創新。

二,有神沒關係,我是黑馬

市場上雖然已經有神級的服務,創業者的構想看起來只是另一個「從1到n」,但創業者的新服務已經上線,而且有不錯的表現,此時仍有可能突破前述的「大神障礙」。雖然政府創新補助並不要求創業者已有產品雛形上線,甚至也不要求創業者已經設立公司,但當自己產品與大神正面衝撞時,只有實際上線證明自己的模式「有可為」,才能搏得評審青睞。

什麼叫做「有可為」?簡單的說,只要這個新服務上線後能呈現「一到二年」持續性的高速成長,通常就能說服評審:「我們來看看這位有才華的年輕人吧!」

所謂的高成長,不是指營收,而是指流量、下載數、使用人數、網站或App的排名的高成長。營收當然不是完全不重要,但評審心裡很清楚:如果這個新服務的營收已經很好,何必再來向政府要第一桶金?但只要這個新服務上線後有黑馬的氣勢,未來再掌握契機,將流量轉換為營收,即使和大神相撞,仍有一點成功的機會,因此能得到評審支持進入第二關。

三,不是黑馬,至少也要是個鬥士

萬一產品也上線了,介面功能完備,但市場反應不佳,只有屈指可數的使用者時,在這種種的不利局勢下,創業者的初衷就變成非常重要了,特別是偏向公益或小眾的服務,性質上本就不容易獲利,但如果創業者能讓評審感覺到團隊為了服務社會的理想,焚膏繼晷的奮鬥,仍有可能說服評審:「雖然這服務賺錢的機率渺茫,但我們也許可以看看他們是否值得鼓勵。」由於這樣的補助比較偏向於鼓勵性質,因此最後通過的補助金額不會太高(大約一百萬到二百萬之間),但已足以幫助創業者渡過前二年的資金難關。

另外一個可以加分的因素,是團隊已參加過相關的創業競賽,並得到獎項肯定。雖然補助案評審的看法未必和其他創業競賽評審相同,但積極參與比賽,仍能說服評審:「雖然有點懷疑,但團隊很積極,又有執行力,也得過獎,不妨邀請團隊來簡報看看。」

小結:

創新是通過政府補助第一關書審的最重要關鍵,但現在網路服務多如繁星,要真正做到從0到1的絕對創新,談何容易?如果您的提案是屬於改良式創新,只要把產品雛形做出來,積極參加比賽,實際上線試營運,甚至正式營運,在書審時會仍有不少加分作用。反之,最糟糕的計畫書則是:和大神相撞,只有從1到n的小創意,產品還在構思階段,沒經過市場初步測試,也沒有任何具體證據可證明團隊有足夠的執行力。這樣的計畫書,如果您擔任評審,會讓它過關嗎?

不過,即使過了第一關,仍有高於百分之五十的機率在第二關被淘汰,筆者將在下篇文章中幫助創業者通過第二關的種種考驗。

 

★ 延伸閱讀:航向偉大的航道:創業者就是潛艇艦長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