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互聯網思維的人脈網絡經營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為Leon Huang,現任里昂決策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執行長,2011年創立里昂決策大學,是一個多元教育學習平臺。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與臺北推廣財富管理教育,授課內容以財商教育、創業與事業經營為主。

在互聯網時代下,眾多資訊幾乎無時間落差的平行移轉,有鑑於生產者為王的時代過去、消費者為王的時代來臨,聆聽市場的聲音就變得非常重要。而從古至今,不管科技如何進步、商業趨勢如何演變,最終還是離不開「人」,經營好人群,就等於是為事業奠定了一個不敗的基礎。

今年六月,我在深圳辦了場「互聯網思維底下的人脈網絡經營法則」沙龍,主要就是分享個人過去三年如何依循這個法則,個人品牌在內地八個城市擴散的經驗之談。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策略,只是做好人脈網絡經營、聆聽市場的聲音,還有經營好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而已。

先來說說人脈網絡的經營吧!

四年前創立里昂決策大學,為了讓自己的事業順利起步,強迫自己大量的接觸人群、結交人脈,也參與過幾個商業社團組織,在這些人事歷練中,讓我學習了一對一的個體人脈連結的關鍵。

三年前因為部落格文章發表的教學理念被認同,被邀請到內地做財富管理的教學,機緣巧合在內地四個一線城市組織團隊,經營起線上和線下的里昂決策大學社群。而這三年來,更與內地不同的社群建立起連結關係,這過程確實讓我體會到人脈網絡經營和群體連結的訣竅,個人影響力也像滾雪球般的慢慢擴大。

彙整這幾年經營人脈的體會,我將人脈連結區分為七個層次:前三個層次稱為「個體連結」,後三個層次稱作「群體連結」,最後一個層次叫做「文化連結」。

第一層次連結者:媒合型連結者 

為了某種目的或短期利益而去接觸人,可能是為了銷售,可能是為了合作,又或是尋求協助。這些人平日負責尋找市場供需,並把他們媒合在一起,為他人和自己創造出利益,此為社會中最普遍的連結者。

第二層次連結者:深耕人脈者

兩人認識、交往是建立在長久的信任基礎下,彼此接觸不是為了馬上得到什麼利益。願意先付出後收穫,這種更深入的人脈經營更像是農夫耕耘一般,願意耐心培養及等待,才會有好的收穫。

第三層次連結者:貴人引薦者

此階段已脫離銷售行為或特定目的,是一種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人際引薦行為。引薦可以在事業和人生有幫助的貴人給他人,自己間接也成為他人的貴人,雖然出自善意不求回報,但往往回報是更大的,優質人脈的建立就是從這步開始的。

個體連結是一對一的連結,作用在增加個人強連結(關係緊密的人)數量,群體連結是一對多的鏈結,它的效果的是弱連結(初步認識的人)數量的倍增,進入群體連結階段,就開始往大我(群體)方向思考,藉由群體意識連結,成為群體間關係進化的樞紐,將社群發展往更高的階段邁進,進而創造出個人價值和高度。

第四層次連結者:社群連結者

這些人聚集同好,形成一個實體社群團體,他們是意識團體的一分子,可以是核心成員,也可以是平台的主持者。平常他們服務社群,幫眾人爭取福利,當他需要協助時,群體會當他們的支持者,共同幫忙他完成任務,形成一呼百應的力量。 

這些社群主持者或核心成員,以社群的中心思想吸引、匯聚同好,定期舉辦聚會活動,進而形成能影響更多人的力量。無疑的,他們正在創造個人的價值。 

社群經營是聚集群眾培養粉絲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式,關鍵為是否服務好人群,還有提供最大的價值,社群經營的好,素人也可以變成影響力中心。 

第五層次連結者:社群間鏈結樞紐

現代的時代已經由個人和個人之間的連結合作,逐漸轉變成群體和群體之間的連結合作,不同團體間有不同的需求,擅長的事情也有所差異,在所有的社群之間,有同質性也有異質性,如果能瞭解他們、融入他們、找到他們的異同,定能找到可以彼此交流合作的契機點,這並不是指要從中找到什麼利益,而是在幫助自己所屬的社群升級。 

第六層次連結者:異地連結者

同一社群或者不同社群的成員,因為分隔兩地,資源、資訊、文化的差異下,自然會有供需的產生,若能將彼此供需結合在一起,自然就創造出價值,跨國生意(例如7-11、85度C或王品集團)或國際企業(如Apple和微軟)就是以企業集團為主體,把異地連結者的角色發揮到極致,進而創造出商業利潤的行為。

里昂決策大學目前在在兩岸八個城市做公開班教學,且串連起八個城市創業者資訊和資源的共享,也是因為先為有此概念而才成形的。

第五、第六層次連結者在為所屬社群尋求外部刺激:內部刺激只能使社群進步(improve),外部刺激才能使社群進化(upgrade),如果社群能夠因自己的外部連結而達到升級進化,個人價值提高就會轉變成個人高度提升。

第七層次連結者:文化融合者

這個層次已跳脫以追求人脈和商機為出發點,開始致力於著重於將異地文化不同的大群體作連結,我把這行為稱為「文化連結」,也叫做「生態系連結」。 

這種打破疆域界線,進一步促進兩個群體之間文化的融合進步,以創造廣大群眾的福祉為依歸的連結行為,需要豐富的閱歷和很強的包容力。在執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個人視野的大躍進,有助於人生格局的擴張,是個非常值得嘗試的一個角色。 

里昂決策大學在今年10月初,即將計畫在臺灣舉辦「兩岸創業家暨領袖峰會」活動,就是為了促進兩岸創業家在資訊、資源與文化上的連結和融合,讓彼此在創業視野和思維能夠更上一層樓,這也是在嘗試新的人際連結模式之後的新突破。

結語:

能做到群體連結以後,人脈圈和影響人群數目將會逐步擴大,但能不能有效運用這些人脈,吸引更多的弱連結人脈(見過一兩次面、還不是太熟悉的人),關鍵在於是否能將核心的強連結(已經有一定信任基礎的人)也同步擴大,所以做群體連結的同時,個體連結還是不能夠忽略,那是將弱連結變為強連結的基礎模式。

許多熟稔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內地教學時花在教學的時間只佔少數,更多的時間在與我老學員和既有的人脈交流。透過交流,得以讓我更加熟悉我已認識但還不夠理解的人群,更是聽聽看市場想要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我真切體會到「有時圈圈變小了,價值卻變大了」,這四年來我不斷在擴大圈圈,卻也同時在縮小圈圈。在擴大人脈圈的同時,也不忘記鞏固已建立起來的關係,這才是人脈網絡的永續經營之道。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