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網路服務必知:___就能大幅降低跳出率!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黃亮銓(L.C.) 暱稱o1o1o先生,是「負評網」共同創辦人/Kyper Data PM。

感謝授權TeSA轉貼,特此鳴謝。

這一篇主要是寫來建議正在打造新網站服務的朋友。通常一個新網站上線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就是如何讓進到網站的訪客活躍起來,多了解我們的新服務或新內容。

想像一個情況,一堆新訪客進到網站,看了一下因為搞不懂或不喜歡馬上就離開了。如此一來我們的產品好像是被別人單純看看熱鬧,無法累積使用者,也無法具體的修正產品。事實上,我觀察到很多好網站,都遇到這樣的窘境。

烙一下英文,讓訪客活躍起來的名詞User Activation,重點是提供用戶有效的第一次體驗。衡量一個網站能否讓訪客活躍,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Bounce Rate。一個用戶進到第一頁後,什麼事都沒做就離開了,就是Bounce(跳出)。

我們是新服務,應該要有草創階段的目標跟計劃

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因為我們是新服務,所以我們急著做得很好,把所有好東西都提供給使用者。這種作法其實副作用很大。我們應該要有一個合理的目標,Facebook不是在第一個月就有幾十億用戶的,所以我們晚個一兩年股票上市應該是合格啦。

如果我們第一周的目標是找到100個用戶,需要有超多的服務嗎?需要花大錢砸廣告讓百萬人觸及嗎?事實上只要透過朋友的傳播外加一點小小經費,要讓1000個訪客進來體驗實在是非常容易。所以一旦心態改變了,我們的目標就會轉換到找到活躍的用戶(好流量)。

 

讓陌生訪客活躍的理由: 內容/氣氛

站在用戶的角度想,是否投入感情其實決定於我們的服務是否(可能)為用戶帶來價值。這邊我通常分為兩部份想,第一個部分叫內容,包含電商網站的商品是內容,媒體的文章是內容,交友網站裡的用戶是內容,資訊網站的內容就是資訊。

另外一個細節則是氣氛,氣氛決定於用戶能不能想像這個新服務有多棒。如果這個交友網站很多人在留言,或是一篇新聞大家都在看都在分享,商品已經賣出幾千個甚至缺貨,都能帶給訪客一個很好的氣氛,想讓人多放一點感情了解。

關於內容和氣氛這兩個東西,我會再後續的其他文章中討論。

 

密度才是能否做好的關鍵

問題來了,如果我們在草創初期就能把內容作的超強,這其實有點不符合邏輯。而且現存的大公司沒做好的東西也沒那麼多,真正需要我們的人只有一部分功能沒獲得滿足

綜合這些原因,我們應該注重服務的密度而非量。換言之,把戰場設小一點,戰力集中一點。以功能而言,我們本來可以做資訊查詢、討論、交友,請想辦法選出一個殺手鐧,失敗了再說。如果一個旅遊社群,一開始就想做以上的所有功能,那根本是強調自己跟FB不同,然後做出一個FB。我們其實只需要1個別人非我們不可的理由。

以內容來說,就把範圍縮小一點。例如旅遊網站可以是一個景點開始,然後派駐暗樁把那個點做好,得到忠實用戶。未來可以從忠實用戶的回饋增加範圍。連Uber那麼有錢一開始都只作台北市,要是戰線是全台灣,他可能無法做到讓自己的賓士車隊提供好的服務吸引乘客。

戰線太大,服務的命中率就低。提供2個功能,1個訪客進來第一眼剛好看到他不需要那個服務,就離開了。已經成功的網站當然可以提供超多服務,因為用戶基礎夠高,陌生訪客也會因為名氣多花時間理解。就算我們有能力做出像Yahoo一樣多的功能和內容。沒有基礎下,一個訪客進來是不容易花時間去找想要的服務。一種情況是直接不理解跳出,一種是到了一個我們做得不夠好的服務然後離開

 

我建議新網站的Call-to-action(CTA)是註冊,而且最好是強迫註冊!

把範圍縮小,把服務的密度做好只是成功了一半。一定要設計一個希望使用者做的動作(CTA),我會建議是強迫註冊,例如不註冊不能看文章或搜尋結果。如此一來留下好的流量,把看看熱鬧的趕走,同時也得到用戶資料,未來容易叫他們回來逛逛。

越早期越封閉是很棒的策略,不要過度擔心使用者因為嫌麻煩離開。早期趕走不重要的用戶是很健康的,而且我們獲得的更多。

有人用時,再來增加功能可以增加回訪

如果前面真的奏效了,未來口袋裡保留很多法寶可以讓使用者回訪。現在讓使用者回訪(Retention)是很難但很有價值的。以前大家用"我的最愛"紀錄網站,沒有好管道推薦。現在很容易推薦(Fb分享),但已經越來越少死忠的網站。

透過服務更新,去讓使用者持續關注是最有紀律的做法。而且使用者會覺得驚喜,一道一道菜上,會發生感情的!

打造了這樣的系統,變得超好宣傳!

這樣的簡單功能特定範圍的系統,其實更好宣傳。對外可以喊出單純的號召,例如"協助找到去日本最便宜的機票"比"提供旅行所需的資訊"來的具體,也容易找到對的人進站。使用者此時進站要是剛好看到一個搜尋框,命中率百分百,查了以後要求註冊看細節,用戶取得。未來增加新的功能再通知這些用戶,很棒吧。

我有個朋友POC做了一個Lazyair廉價航空比價網站,一開始這點就做的很好,瞬間得到超高的用戶基礎及商務合作機會。其實因為認識他我知道他技術很好,其實連討論跟自動去爬PTT旅遊資訊都做好了,只是不再一開始都放出來。

結論: Less is more

我認為這是初創可以有的思維,至於大公司我就不了解了。提醒一下自己,不要去學成功的產品的現狀,而是要去想他們如何開始的。大家一起加油吧!

 

★ 延伸閱讀:創業團隊如何準時交付正確的軟體產品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 責任編輯:麵包

 

歡迎加入TeSA的[email protected]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