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Startups 給新創團隊的三大募資要點:產品、做好與___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為胡丁友(Dyo Hu)先生,從大三開始接觸創業。做過社會企業、app、閃購電商、跨境電商,團隊從2人到9人。 單純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所見所聞能幫助到一些人:) 感謝授權TeSA轉貼分享,特此鳴謝。

目標客群:所有對創業有興趣的學生

預期收益:釐清對募資不正確的觀念

前言:

這篇想打很久了,因為學生接收資訊管道單一,而媒體時常報一些募資成功的消息,常常讓學生也想追求「募資成功」的榮耀。

這篇是我去年創業自己曾有過、或聽到身邊團隊對募資的一些錯誤觀念。想藉由這篇讓募資這件事回歸本質、正常化。

因為學生團隊通常都是在pre-launched階段,所以此篇聚焦於天使與種子基金。

1.我有創業想法卻募不到資,跟美國和中國比,台灣投資人好差

台灣很少人投只有Idea的階段(學生團隊更難)。

的確,尤其在中國,有段時間是你有想法,沒有產品也有無數天使拿錢投你。那段時間創業團隊就像被炒作的股票,拿得到錢不代表你產品好,只是代表很多Fools。(一開始創業資金來源有3F – Family,Friend,Fool)

但中國現在進入資本寒冬,不好的團隊都倒了或是彼此併購,最後留下來的還是那些體質好的。不好的團隊就算那時候拿到錢,也只是一時的榮耀。

你的團隊真的很強或是題目真的打中需求,一開始不需要很多錢就會展示出數據。反之,一開始的數據或結果若是用錢堆出來的,反而會讓團隊誤信虛榮指標,以為找到PMF了,繼續走錯的路浪費時間。

商業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交換,今天你想募資,你要先問自己可以給投資人的價值是什麼。創業的人哪一個不努力,但投資人不是你父母,不會因為你很努力就給你錢協助你完成夢想。他的投資行為只在乎獲利的機率,若募不到資,就是你努力的成績所展現的獲利機率還太低,對投資人不夠有價值,所以交換不成立。

在各國(包括台灣)一定現在還有投資人會投只有Idea的團隊,然而這種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也許這個團隊已經有multiple exits的經驗、團隊在業界很知名、團隊背景很對投資人胃口、或是單純投資人錢太多不知道怎麼花、或者這個投資人是你爸的朋友。

畢竟有錢人百百種,如果你有認識願意投資你Idea的人,那這一點就跟你沒關係,反正你拿的到錢。但如果是一般學生,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有一點錢,讓團隊至少能做到PMF,來證明自己值得投資。而不是找不到PMF就把原因歸咎於投資人不給錢,趕快檢討產品哪裡沒做好、去理解用戶離開原因才是正途。

雖然還是可以早點跟投資人認識保持關係,但我建議用一句話改變心態,「我要打造一個公司讓投資人追著我跑,而不是我去追投資人」。

延伸閱讀:
泡沫下的狼狈!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企业都快倒闭完了:旅游、美业、出行 

2.台灣根本沒有天使、沒有好的投資人

對也不對,台灣的確很多不懂網路的投資人,但現在也越來越多了。的確台灣目前沒有active專投極早期的機構,但還是有個人天使。會有這種評論通常是「你」拿不到投資,但明明還是有人拿到,為何別人拿得到。

我自己的觀察是,很強的團隊「一定」拿得到早期投資,但他們都有先證明自己值得投資,或團隊成員曾經做過很厲害的事。

通常對創投來說好的投資標的都是人家推薦的,想像你今天是一個好團隊,以前曾經或現在做出很棒的成績,一定很多人認識你。其中一定有人認識投資人,當你今天要募資時,這些人可以幫你介紹投資人,根本不用擔心不會被看見。

我們都習慣拿美國或中國的投資人相比,但全世界也只有中國跟美國投資生態這麼完整。他們投的團隊目標市場是全世界或全中國,當然有辦法吸引到那麼多投資人和資金。大部份台灣學生團隊目標市場只有台灣(或說以台灣為基地,之後會做出國外),卻要求投資人有美國中國的數量和投資金額,其實也是不正確的類比。

商業這件事就是價值的交換,本來就很現實。今天生在台灣注定若只專注台灣市場就只有這麼多潛在用戶,與其看國外羨慕、怨天尤人,不如認清現實,理性衡量自己有的籌碼與周圍生態來做判斷。要就當國內王,吸引國內投資,不然就開始培養自己做國際市場的能力,未來直接打世界盃,吸引國際級投資。

所以結論一樣,只要打造出用戶喜愛的產品,不用擔心找不到投資人。

「讓投資人來追你,而不是你去追投資人」

3.我成績一直做不起來,都是因為沒人投資我讓我行銷,台灣投資人爛!

在PMF之前,Do things don’t scale,用笨方法找人上來使用(Airbnb創辦人一開始會從Craigslist上面看使用者資料找地址,去這些用戶家親自敲門介紹Airbnb來搶用戶。)藉由這些笨方法找到第一批少量的使用者後,若一直沒有有機流量就代表沒有打到需求,所以用戶用一次就走、也不會推薦給別人。這時候跟沒有錢行銷一點關係都沒有,單純沒打到需求、產品需要修改,不要找藉口認為是沒錢行銷。

台灣學生團隊能證明自己PMF的真的不多,所以專心找到PMF才是最重要的事。一旦PMF,就會有數據證明。有數據,投資人就會理你。

4.我要多看募資的文章,多學募資才募的到資

在學校的教育下,我們常常會試圖找一些成功的「技巧」。讀書的技巧、銷售的技巧等等,好像學了這些「技巧」就能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然而募資唯一的技巧只有一個,就是打造一個「用戶喜愛的好產品」。

你今天網站上線三個月,活躍用戶五十萬,每個禮拜成長20%,你就算講話結巴,投影片全部白片,每個投資人追在你後面求你拿他的錢。

但你今天產品都還沒做出來、或是跟投資人講我們網站上線一個月,目前有五十個註冊用戶,蠻多人給我們正面回覆。那就算你口才再好,包裝得再漂亮,投資人都興致缺缺。

募資當然有許多技巧,但這些技巧應該是你已經做出一個很棒的產品,你真的需要募資時再去學就好。而不是產品都還沒做出來,就認為可以靠技巧變魔術,讓你用不完整的產品就募到錢。

新創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時間,安排事情重要性順序能力很關鍵,所以這個時候只該關注你的產品和用戶!完全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看募資技巧的文章或書。等你真的需要的時候再學就好,不用擔心會來不及。

這部分是YC創辦人Paul Graham的觀點,我覺得講得非常好。原文在此。 

5.募資=成功

募資只能當作判斷目前狀況不錯的一個「指標」,不能當作跑到終點。就像我前面貼的延伸閱讀,中國去年募到A輪的也死了很多。

募到資的媒體效應會讓一般人很羨慕,所以許多學生一開始創業就念念不忘募資這件事。然而募資是因為你的產品很好,需要擴張。而你自己的錢趕不上市場要求你擴張的速度,所以需要資本市場幫助你快速擴張。

募資的錢是幫助公司成長,不是公司「賺」到的。對募到資的公司來說,募資反而代表以後有來自投資人的責任和壓力。

有許多公司甚至不需要募資,靠自己的現金流就可以活得很好。有的只是想做做小生意也不需要募資,不要把它當成一個必過的里程碑,看事情的本質,別被表象迷惑

所以希望學生創業時不要時時想著募資,而是時時想著用戶。

不要把光鮮亮麗的募資當成目標,把打造好產品、好公司當成目標。

結論

1.募資唯一的技巧就是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

2.你做得好,就會被看見。被看見,就會被推薦

3.讓投資人來追你,而不是你去追投資人

———————————————————————————————————————————–

小弟目前任職的500 Rookies即計劃補足台灣缺乏早期的種子基金機構,500 Rookies是500 Startups在台灣的子基金,投資標的即為學生新創。我們將會在近期正式公開,詳細的投資細節與申請方法也會陸續公開,若有興趣的團隊屆時都可以申請:)


★ 延伸閱讀:MBA如何在新創謀求職位(上)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麵包

 

歡迎加入TeSA的LINE@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