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八年級生的創業故事:初嚐失敗,卻獲得更多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Mike Yin(MK)先生,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四年級,過去有一年半的傳統產業業務經驗,目前正著手規劃第二段創業旅程,期望未來可以在電子商務圈有所貢獻。

—前言—

這次的創業經驗對我而言,主要的價值不在於過程中所發生的大小事,而是事後更真實地認識自己。我也很高興在大學畢業之前,能夠有一次試誤的經驗,也特別感謝在這段期間與我一起努力、打拼的夥伴。

—故事概述—

電子商務的第一次接觸,是我在升上大學四年級的暑假前,在學長的邀約及討論下,一起嘗試以Mobile為主題做校園的C2C平台。

回想與學長認識的時間點是在大二時,當時我利用課外時間向學長學習HTML5,而這回兩人之所以又在一塊兒,主要是因為當時我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給了我們共同關注的一家行動電商平臺公司有關金流的一些小建議,促成了合作的契機。

想想一個社科院的大三生,能夠對電商有多少瞭解呢?當時的我大略有一個想創業的念頭,但是因為沒有專業技能,對於電商這個領域相當陌生,也沒有任何的知識基礎。決定開始的時候,學長已經大致拉出一個購物車的樣板,對我們來說,第一個挑戰是怎麼將既有的買賣人口,從PTT的校園買賣板和Facebook的社團吸引過來。

開始做的初期,看了一本好書《》,至今還是覺得受用無窮。看完書有個大致的概念,就是做為一個電商平臺,在連結買家與賣家雙方的過程中,必須要設法扶植其中一方使之先壯大,才能夠對另一方產生吸引力。對我們而言,答案很明顯,必須要從賣家上架商品開始,因此我們也祭出了活動邀請賣家來大量上架商品,並在粉絲專頁上,透過參加活動抽電影票的方式,試著讓已經按讚的用戶能夠參與這個活動。但事後檢討成效,我們理想中的補貼效果並不如預期。

後來,我們又陸陸續續嘗試了許多方法,除了上面提及的辦活動之外,也試著到我們目標閱聽眾(Target Audience)會出現的論壇、網站等發一些假詢問、真宣傳的文章,或是想辦法有技巧地把我們的網站跟訴求鑲嵌在善意的回答中。期間,我們也嘗試了找一些商家到平台上架,但轉換率始終沒有提升太多。

在半年後的某次會議當中,我們決定暫且停下這個專案,一邊看著競爭對手拿著在國外所獲得的銀彈(投資),用瘋狂補貼的方式快速汲取用戶,再回頭看看我們這兩個兼職的創業小兵(一個在當兵,一個在唸書),跟人家根本沒得比,也玩不起來。在這個時間點,我們的平臺夢算是告吹了。

—得到了什麼?—

面對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時,腦子通常不會想太多,只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已。因此,總是在事情結束之後,才有機會停下來好好檢討。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冷靜思考一番,才想清楚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還好,我失去的不多,充其量是與夢想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錢,還有看似流逝掉的時間。

那得到的呢?

1. 認清自己,接受自己。

我們在創業過程中碰上很多事,因為經驗不足,判斷錯誤,讓我總覺得自己一直在失誤當中輪迴。當時的我,並沒有觀察到自己是用什麼心態在面對錯誤?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當中,才發現每次的失敗一點兒都不僥倖,我都一直在為自己找藉口,欺騙自己,也搪塞夥伴。創業夢結束好一段時間之後,才漸漸釋懷,回頭仔細檢視自己犯下的錯誤,並且針對自己不足的地方,認真補強。

2. 拓展視野,養成閱讀習慣。

正因為發現自己所知甚少,開啟了我大量閱讀的習慣,每天都有閱讀實體書籍的時間,也學會了訂閱RSS及善用Google來查詢關鍵字,快速掌握這個多變的時代與大量充斥的資訊。

3. 創業要的不只是熱情,更需要決心。

我相信一個對目標非常忠誠的人,不管路途上碰到多少風雨,是絕對不會放棄夢想的。每次的失敗,都會是成長的肥料,我亦以此自勉。

Be prepare for the worst.  Be ready for the next.

 

★ 延伸閱讀:生命的厚度,在創業歷練中積累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