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重練:30歲開始也不遲的工作術

好書推薦: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社於2015年3月出版的《》,作者是陳昭穎。

陳昭穎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資工系,從小到大從沒念過第一志願,沒念過研究所,出社會前想拿個國外的MBA回臺灣爽爽過,但是沒錢出國,只好出賣靈魂當工程師存錢,怎知當上工程師後就愛上寫程式,回不去了!心想在未來墓碑上一定要刻上身為工程師的事實。因為嚮往科技勝地矽谷的陽光與空氣,出社會五年後花光所有積蓄,跟老婆一起遠渡重洋,到矽谷尋找突破的機會。

關於矽谷的種種,他說:「陽光太豔,空氣太清新,階級扁平,溝通直率,官大學問不大,只有責任大,讓在臺灣土生土長的我經歷不少的震撼教育與文化洗禮。我必須要學著不相信權威,不顧情面,硬起來挑戰身旁卡内基美隆、MIT、史丹佛,或是柏克萊等名門出身的同事,哪怕他是公司的執行長,這才發現人們看你的角度,其實只是你心中看自己角度的延伸。」

矽谷職場的震撼教育

來到美國的職場中,最大的困難點不是技術,而是他們所謂的「自信」。常常聽到有些回國的留學生說:「美國人其實沒什麼了不起,只會吹牛自我行銷,我的實力其實比較強,但是得到認可的總是那些人,一定是種族歧視。」或是說:「臺灣人總是安靜的把事情做完,沒有美國人這麼會吹牛,時間久了,大家一定會看到我們的實力。」

我可以很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在矽谷,上述兩者皆非!

很多華人無法在美國爬上高位,不是因為其工作能力或是技術有問題,更不是種族歧視,尤其在矽谷,關乎於你表現出來的態度與自信。

在臺灣社會中,處處留有官場的陋習:官大學問大。因此臺灣人在面對上司的時候,無論是大老闆或小老闆,總會很自然的矮了一截,美其名為尊重,實際上是怕「黑掉」或「被扣分」。報告的時候喜歡用「我認為」、「可能」或「或許」這類字眼,不希望擔當責任或被牽扯進有疑慮的情況,語調也會比較柔弱或不確定。這種進退應對的方式,在美國的職場上絕對有「毀滅性」的影響!

看看近代經典的美國車(例如大黃蜂),可能一時無法判斷性能如何,但是看起來肯定是雄壯威武,肌肉感十足。美國文化極度崇拜英雄,他們不要奴才,你可以很有個性,甚至有點自傲難以相處,但是只要讓主管與同事產生一種「你能搞定一切」的感覺,就有機會一飛沖天。

你需要忘掉謙虛

在美國職場上,當臺灣人很自然的顯露出「不確定」或「沒自信」的家奴態度時,當然會被大家把你踩在腳底下,不會看重你的意見與想法,自然而然就沒有影響力,也無法在職場上過關斬將。當你到了別人的地盤,就得用他們的方式溝通與做事。以下是我的美國朋友分享與使用的方式,語調與口氣一定要像超人一樣堅定,回答問題請照以下順序:

1. 直接提出答案。

2. 如果不知道答案,請很明確的回答你將用什麼樣的方法與步驟找到答案,並且給出時限。

3. 你可以很明確的說:「我現在無法給你答案,可以等一下再回覆嗎?」在找到答案之前,什麼都不要說,這比任何不確定的答案都好。

在美國的職場上做事完全是看自己的氣勢,沒有氣勢會全盤皆輸。如果你本來不知道要怎麼做,就自我催眠你能辦到,直到它內化到你的骨子裡。社會心理學家艾咪.卡蒂也有過這樣的經驗:「你要假裝有辦法獨撐大局,若被邀請演講就硬著頭皮上場,就算你嚇到全身發軟,靈魂出竅,還是逼著自己不斷的上臺演講,直到習慣成自然。有一天你會很驚訝的發現,自己完全蛻變成你所假裝的那個角色。」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到美國(或是任何國家)發展,就要學習當地的遊戲規則,用當地的方式衝出重圍,這不是一個失去自我的過程,而是一個挑戰自己,探索更多可能性與延展性的一種方式。有人可能要質疑:「這樣的我,就不是我了。」其實這只是懶惰鬼的推脫之詞,如果這不是你想要的,為什麼要憧憬擁有這樣能力的人呢?如果一開始就打算以老舊的方法面對新環境,何苦出來走這一遭?

學校排名重要,卻也不重要

先講結論好了,除非你是前二十名的名校出身,否則區域性的好學校,比起全國性的好學校好用很多。

美國職場仍然是非常崇拜名校的,只要你是出自哈佛或是MIT,剛踏出校門的那一刻,大概會感覺身在雲端,面試幾乎無往不利,只要之後在職場上沒搞砸,多少有點建樹,學校會是你可以誇耀到老的。因此,如果你可以念前二十名的名校,連美國人都崇拜的那些名校,請一定要去,對找工作絕對有正面的加分效果。

前二十名之外的學校呢?還要在意排名嗎?

在臺灣,以理工科系來說,臺大、交大、清大、成大的資工系很好,排名也大概照著這個順序。有人會在意中央、中山、中正、中興的資工系比其他學校好?住桃園或許覺得中央好,住臺中覺得中興不錯,住嘉義可能偏好中正,住高雄絕對認為中山不比其他學校差,至於對臺北人來說,看起來都差不多,不是嗎?

要知道美國其實是個地域性很強的國家,就實質上來說,這其實是由五十個國家組成的「邦聯」,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區域性名校,儘管在全美排名並不屬超級名校,卻是當地人都知道的。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待在美國工作,卻無法擠身前二十名的名校,而你知道自己想去的公司或產業在哪一個地區,或許可以別管排名,直接選當地的名校,對你的幫助會更大。例如,如果你想留在西雅圖,雖然可能排名顯示紐約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比華盛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還要好,但是選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會比選紐約大學的勝算高很多。若你想待在矽谷灣區上班,聖塔克拉拉大學或舊金山大學,會比明尼蘇達大學的機會大許多。當然,如果你能進入柏克萊、史丹佛,說什麼也要去讀。

區域性的名校,在當地職場有以下兩個優勢:

與在地業界的互動良好,產學活動多

美國大學的學程設計(尤其是MBA或是工程類的科系)比臺灣務實許多,好一點的區域學校跟當地的產業都有不錯的關係,課程設計也會盡量依照當地的市場需求調整,學程規畫完善,甚至會幫學生找在當地業界實習的機會。

如果可以頻繁與當地業界互動,當然有助於讓公司更了解你個人,你也能更了解公司,接觸的時間一久,可能工作就慢慢談成了。我的好幾位朋友就是這樣留在美國,在矽谷找到工作機會。

在業界的校友眾多,有充足的人脈資源

美國的大學都會非常細心的經營校友關係,不僅是對學校的認同,成功的校友也是學校的資產,會捐款給學校,還能拉拔同校的後進,等於是學校在業界的暗樁。學校們也會鼓勵學生對校友使出「去找內線聊聊」這種絕招,通常校友看到是同校的學弟妹,更願意花時間跟他們聊,等於回饋學校。如此一來一往,區域性名校的威力逐漸凌駕於前二十名之後的名校。

如果你的目的是在美國當地工作,卻沒有申請到那些排名非常好的學校,那麼,選擇區域性名校才是上上之策。

名校的最佳解答

所以,如果你沒有申請到你專業領域的名校,而你已經設定好畢業後想去某個城市工作,建議直接申請當地的區域性名校吧!

 

★ 延伸閱讀:漲價的技術:漲價也能讓顧客感到幸福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歡迎加入TeSA的[email protected]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