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京東能走出自己的路? (二)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Mike Yin(MK)先生,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四年級,過去有一年半的傳統產業業務經驗,目前正著手規劃第二段創業旅程,期望未來可以在電子商務圈有所貢獻。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京東壯大的主要原因在於掌握供應鏈及自建物流,然而目前一、二線城市之於各大電商已經大略完成佈局,下一片戰場將會是中國的三、四線城市。

早在2013年的時候,淘寶、京東、噹噹都曾下鄉以「刷牆」的方式來展示規模以及圈地的野心,分別有幾句琅琅上口的標語如淘寶「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京東「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以及當當的「老鄉見老鄉,購物去當當」。這一波的刷牆活動中,京東可說是非常有信心的一家公司。

是什麼樣的原因帶給京東如此強烈的信心呢?

在向三、四線城市拓展疆域的過程中,前期自建物流相對之下需要非常高的成本投入,並且需要單量來撐起物流的龐大成本。在淘寶網發佈的《县域网购发展报告》中顯示,在中國低線城市及農村的成長幅度遠高於一二線城市。縣域的人均網購金額,以及人均網購次數均超越一二線城市。這背後有非常多的原因,包含因為鄉村商家比較不發達,透過網購補足實體零售的不足,並且在鄉村存在著「一人消費,多人享用」的現象。無論如何,低線城市以及農村無疑都是一塊電商業者們亟欲開發的市場,而這塊市場的群眾,也正在被激活中。

自從2007年京東做了強化物流的戰略決策之後,沒有動搖過。一方面因為劉強東是個強勢的老闆,一方面也是因為劉總造就了京東一鼓作氣做到底的執行力。京東自建物流的投資,光是2013年一年的購車經費就來到一個億的人民幣,因此在2013年時期就有了1500輛大型的物流車。

京東的物流體系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倉儲、運輸及終端。終端是配送站、運輸是干支線運輸。一般業內將跨省的即稱為幹線,京東的模式是內部劃分七大區域,大區域間的運送為干線運輸,而大區域內的運輸則稱為支線運輸(七大區域,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武漢、成都與西北)。

七大區域的運作模式是以這七地的中心倉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的區域,將中國分為華北、華東、華南、東北、華中、西南、西北,以這七大區域開始實行「一地倉儲、全國發貨」的計畫,只有一地發全國,才能建立強大快速的物流網絡。

為了快速拓展物流版圖,使得通路下沉,京東實行一個內部創業的計畫-先鋒站,讓兩萬多名的配送員有回鄉服務的機會。通路下沉碰到最大的問題是運輸過程的安全,在北京京東每個配送員每年平均被搶5~8起,劉強東每週都會從京東上面訂商品,觀察商品寄送過來的過程,發現配送員送一件包裹上樓的過程,會留另外兩件在車上,因此後來在每個配送員的車上都配了一個加鎖的箱子,讓被盜案件下降到兩件左右。當通路下沉的過程中,一開始單量不足的狀況下,自建配送站成本過高,在小區域由家庭式配送站或第三方物流協作;當單量漸漸增加之後,京東讓自家物流覆蓋,與第三方物流的矛盾逐漸出現,第三方物流終將被淘汰。這一階京東必須跨上去,對於第三方的物流商,只能說是動作慢,終將被淘汰。

在2013年的「刷牆」運動當中,無論各家電商的行銷活動做的再怎麼好,往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如果沒有強大且穩定物流支撐起來,那行銷也只能說是個空洞。如果由大城市到低線城市及農村的網路及物流被打通,這應該不是單純電商層面的變革,而是一個巨大的商業革命,網絡銷售將使得區域消費水平的差異,漸漸被彌平。

我認為在這一波的推進中,京東選擇先強化物流,是取得圈下三四線城市的優先入場券,並且用自建物流畫下門檻,接下來要進場的電商會更不容易銜接上這段差距,如何持續地提高門檻會是京東持續需要思考的一件事情,而我認為持續高門檻的重要要件會是使用者體驗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會討論的是京東更近期的發展狀況,並綜合創京東:劉強東親述創業之路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向各位讀者做報告。

 

★ 延伸閱讀:為何京東能走出自己的路? (一)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Vista Cheng

 

歡迎加入TeSA的[email protected]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