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青睞的才是小三,6招讓你的品牌被記得!

本文作者為王福闓,中華整合行銷傳播協會理事長。

建立成為整合行銷管理工作的專業知識,以及系統性的教育訓練,帶領團隊不斷精進成長,創造更高價值。秉持著「教學相長」的原則,讓個人發揮自我能力及兼顧團隊精神,用心規劃完成目標。

原文刊載個人臉書,感謝授權TeSA收入此文

每個人都常常在人前人後有著不一樣的表現,有的人在外逞兇鬥狠、回家卻是慈父良母,有的人台上光鮮亮麗、跟朋友相處時卻放蕩不羈。出的了殿堂、進的了廚房、上的了臥床,能達到目的最重要。

而品牌也是一樣,在從榮格心理學到品牌12原型,雖然從品牌的定位和溝通來看,越能一致越能產生明確的記憶點,但現實層面也得考慮不同接觸點對品牌產生認知的過程與方式。

以下6種都是品牌在溝通時,會產生的不同面貌,而怎麼在儘量一致的前提下,還能有各自的獨特性,可以好好運用。

1。社群演說家:在數位時代,能有聲量很重要,傳遞明確的品牌價值與商品利益,佐以打葷罵俏的表達方式,用「鄉民」的方式跟「老鄉」溝通

2。通路親善大使:消費者最直接的購買點,不論是實體還是電商,簡單易懂的溝通方式,明確表達可以讓消費者下手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容易完成消費的方式

3。包裝選美冠軍:在貨架上,不被青睞的才是小三⋯,不論文青風、華麗風、環保風、人來風,抓住買家的目光最重要

4。議題慈善家:從人性來看,賺錢是公司必要的,但賺太多就會被討厭,關注社會弱勢、回饋消費大眾,做好事不用太張揚,但是讓大家明白為什麼做很重要

5。廣告創意神童:好笑或感人、理性或感性,讓消費者從廣告中認識品牌,記憶點必須要能每一次都被看到,但千萬別一下東一下西,持之以恆才能建立明確形象

6。B2B成吉思汗:與供應商和通路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共創雙贏,只想佔便宜或利用對方是會被看破手腳,一起打江山才能使品牌擁有更強的支撐與力量。

品牌在建立過程難免會轉型升級,或是從1到2到多,但當有了中長期的策略規劃,希望品牌形象產生明確的市場效益,那就不會在每次操作時像無頭蒼蠅或多頭馬車,就像人一樣,可以多才多藝但可別人格分裂!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Ayan

歡迎加入TeSA的[email protected]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