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名の觀察】合作與管理 新創團隊共同的課題

本文作者為劉育名,是個在北京當北漂的台灣傻瓜,在台時主攻互聯網,在電商、營銷、文案略有研究,四年的互聯網經歷,到中國創業卻做了線下的實體工作,佔了台灣人對於台灣美食的優勢,但在專業領域上又是劣勢。卻也在這樣的磨合中,從另一個角度看見線上與線下結合的下一個風口。目前每週一在 特殺放課後funkitup 發表專欄【育名の觀察】。

中國人和台灣人最大的差異,在於:台灣人為他人著想,中國人為自己的肚子著想。

我們公司在四個月之內,從我加入時 8人,成長到 52人(皆含實習生,但在中國實習生就是當正職在用)。在台灣要有這樣爆炸式的增長是很難的,而我在台灣多數是擔任實習生,或者底層的行銷、銷售專員,較無管理經驗,只有校外的學生團隊的協作經驗可以做比較。

先從「做事方法」談起吧!(以下談的是我遇到的經驗)

台灣人習慣在知道要完成一件事時,會先在腦袋中轉過一千兩百萬種可能,確認哪一種可能最有效率、效益最好,也在腦袋中經過分析之後,就一鼓作氣往前衝;但在遇到中途有改動時,就很難立即性的改變策略,因為我們已經先佈局好了,遇到改動,只能放棄現在的局,另外定下策略。

而中國人呢?一接到任務,不是埋頭苦幹,反而是先排斥,把所有「不可能」先拿出來,否定他人,也否定自己。並不是說他做不到,說的是「這件事一定會OOO,那我接下去做不就是浪費時間嗎?」、「我知道你想要#$%,但是我只能做到XXX,剩下的我也沒辦法。」,中國人不笨,反倒很會耍小聰明,用最小的成本去「做到」,卻不一定願意「做好」。

我的經驗是,在交代所有任務後,搶在他們之前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完。

我會這麼說:「我們這個月的KPI是OOO,我知道可能廠商不搭理咱們,願意搭理但配合度高的廠商也不多,最後還要讓對方願意陪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一起努力,真的很難。」先把他們的困難點說清,接著給予希望「但我們不是一直都扛過來了嗎?哪家公司不是從小公司開始?我們先全力去做,沒做過怎麼會知道結果呢?一但這次成功了,後面開始的每個與廠商接觸的任務,就會越來越容易的。」

用一個大範圍的榮譽感,去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份子,你的努力是大家的成功。

但其實,中國一向的管理策略都是利用「大民族榮譽」去規範自身行為,就我觀察,這招已經越來越沒用了,所以每兩個禮拜我都會嘗試跟每個人一起吃飯、下班,為了是有時間可以單獨的了解各別的工作狀態,並且讓對方知道「你的能力很強,足夠擔起這整個任務。」,讓對方不那麼快地否定自己,用力的跨出每一步。

這樣其實會激起彼此的鬥爭,而這並不完全是要引起彼此間的紛爭,適度的讓中國員工知道自己的能力稍比其他人強一點,是能夠「有效幫助團隊整體的衝勁」。但這在台灣反而不太行得通,台灣人為他人著想、害怕搶了他人的風采,但在中國,因為群體太大了,大家為了都是想辦法讓自己活下來。

「習慣與人比較,為了吃飽穿暖可以不顧一切地向前衝,即便傷害他人也無所謂。」這是我觀察到中國人的因生長背景而根深蒂固的概念。好好運用這樣的特點,激發彼此的鬥志,讓整個部門一直保持往前衝的衝勁。

看起來很壞,但我在中國學到的就是:「不管中間產生多少誤會、衝突,在商場上,我們只談利益。」

 

★ 延伸閱讀

搶攻北京新零售 「瘋老闆」衝出大陸食品電商藍海

陳宏欣:解密淘寶最新演算法!開店這樣做,高流量不是夢

★ 延伸課程

連啓佑老師!顧問級指導課程!

企業轉型電商全系列,早鳥票 8折優惠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