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六集】走過19年電商歲月:安瑟數位創辦人林志隆創業回憶錄(二)風起雲湧的夢時代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是林志隆(Amos Lin),安瑟數位創辦人,台灣電商界的資深大前輩。

感謝前輩授權TeSA轉載分享,特此鳴謝。

原標題:走過19年電商歲月

1億多的學習成本 19年的電商學習經驗

() 貴人出現了

在經營了前半年後,安瑟慢慢經營出了一些名聲。這時候貴人出現了,貴人就是遠傳。

當我接到遠傳Teresa Hsia打電話來談合作的時候,表面維持沉穩,內心其實壓抑不住澎湃的激動。那是什麼樣的資源與機會呀!(*那時遠傳應該已經有200-300萬的手機門號客戶了)

合作談的是實體刊物,而非網路。原先遠傳的會員之友刊物是和震旦行合作,由震旦行在刊物上負責提供並銷售遠傳代理的相關手機配件,但因為震旦行完全不看不起,瞧不上,不重視這些小金額零星的業務,遠傳很不滿意,這時候聽到安瑟的名聲後,找上了安瑟。

遠傳的目的是強化客戶服務,希望藉由配件銷售讓服務完整化,所以他們一直強調要做好價格+品質+服務三塊。

我當然是好好的把握了這個難得的機會,親自規劃,成功的接下了這個案子。

最終,這個案子,幫當時的安瑟創造了連續約半年,單月幾百萬的營業額(*銷售單價是幾百元的配件組,銷售主力是現在已經消失的Nokia以及Ericsson配件),每月數千張的傳真訂單,把安瑟當時的幾台傳真機,從早到晚操到爆。(是的,當時的接單方式就是古老的傳真機,這是網路蠻荒時代的接單方式)

因為安瑟表現很不錯, 這個案子延續合作了2次的樣子,大約半年。

藉由遠傳的配件業務,為安瑟提供了很重要的業務及時雨,拉近了與供應商的距離,也擴大了安瑟的知名度。

就在這前後,安瑟也搬到了70多坪的八德路辦公室,並在人員做了些許擴編。

(七) 1999年的網路夢時代

1999年的時代,是網路夢的時代。你只要編出網路逐夢的故事,敢去找錢,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錢。

我一個好朋友在興昂國際,興昂在大陸是很大的鞋類代工廠,經營很紮實,也很賺錢。

1999~2000年真的是crazy的年代,二個香港留美的大學輟學生跟他們提了一個網路創業proposal,大約6000萬台幣的樣子,當時有一次我剛好去大陸香港,也順道去聽了這二個年輕人說什麼,其實計畫是亂七八糟,毫無章法,二個年輕人也沒有工作經驗,更不用說管理經驗,我是建議不要投的,但那時的氛圍,說了也是白說!

興昂很快就投資了,然後一年就燒完了再見了,超 nice 的Angel。

華彩是很典型的例子,華彩其實和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只是光華商場的一個小軟體店鋪而已,哪有什麼網路經驗? 靠著自己編的網路故事,竟然可以得到工銀、東元、中視等大咖的投資,幾十億現金入股 (沒錯,是幾十億喔) 。

當然,話說回來,在網路的蠻荒創始時代,誰又有什麼屁經驗? 只要敢,就可以從創投/大公司手中把一大把錢捧回來。

那時也聽說,中環只要網路公司找他投資,2000萬以下他不用考慮一定馬上投,翁明顯先生還自詡亂搶打鳥的策略,不會錯過任何一隻鳥,打到一隻就獲利百倍。

記起來這個故事:

二個乞丐到都市裡乞討…

第一個乞丐在他的破碗公上寫著「beg」(乞丐),一天下來,他要到了10塊錢。

第二個乞丐在他的碗上寫著「beg.com」(乞丐網),一天下來,他要到了幾萬塊錢。甚至有人想把他拉到NASDAQ(那斯達克股市) IPO(股票上市)

安瑟,本身的營業額在手機/門號熱銷的情況下,蓬勃成長,又是 answer168.com,自然很快的也成為創投追逐的對象。甚至,有一段時間,安瑟是被稱讚為唯一賺錢的網路公司(*那時網路公司是沒一家賺錢的),安瑟其實也沒賺錢,但是是最接近獲利,基本面看來最佳的。

(八) 創投的追逐

既然有實際業績為base,有美好的手機產業背景襯托,安瑟很快成為創投以及很多投資者的追逐標的。

中華開發很快找上門來。中加創投在Anthony Hu的介紹下也很快找上門來,這二家是安瑟最早接觸的創投。

中華開發記得談了很多次,彼此都很有意願,中華開發認為安瑟是有代表性的網路B2C公司,安瑟當然覺得中華開發願意進來,對安瑟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談了幾次,關鍵點都沒有突破。

有一天,我碰到了大學同學 Steve 江, 聊到了我們公司的狀況以及想增資的事情。Steve說,他有一個好朋友在台灣工銀,也一直想找好的網路投資標的,就這樣,幾天後,我和工銀的Vincent 吳見面了,見面簡直就是一見鍾情,一拍即合,記得當場就直接敲定了價格,以及投資方式。一二個星期後,工銀就入股了,時間是1999年的下半年吧。我記得價格是18元,直接由我們少數幾個個人創始大股東轉讓一些持股出來,數量不多,可是彼此都表達了絕對的誠意。

工銀成功進來入股的關鍵是 Steve 江,因為他,我和 Vincent 都沒有戒心,大家開誠布公,馬上進入正題,馬上決定。

反倒是中華開發談了很久,最後大家並沒有結果。我還記得我打電話跟中華開發的經理說我選擇工銀時,他憤怒不滿的心情。但是我不知幾年後,他是否慶幸當時我們沒選他,後來2001年網路泡沫化後,網路公司哀鴻遍野,創投的投資幾乎全部都是血本無歸,中華開發反而少虧了一筆。

(九) 增資到1

工銀最早進來,也因為他取得了小部分18元的股權,所以他最後的平均成本遠低於其他VC。

那個年代,是逐夢的年代。而安瑟就是其中一個夢,所有的人,都被這個夢吸引了。

絕大部分公司找創投都要寫BP,要寫出迷人的BP。當時安瑟的BP,工銀有一位博士研究員自己寫,不是安瑟太屌,是那時候資金太多,標的太少,時代背景不太一樣。

1999年,我們資本增到了1000萬。然後,又馬上規劃內部(原始股東)增到4000萬的計畫。為什麼呢?因為要迎接更大筆創投資金的進入,沒有足夠股本,要創投投資低於1000萬的案子,幾乎是不可能。另一個原因是,股本太小,原始股東的股權會被大量稀釋。 這是為什麼我們要在創投大量資金進入之前,增資到4000萬的理由。

另,股價怎麼談? 增資怎麼做?讓誰進來?這些都是問題。這些過程不是簡單容易,一蹴可及的。當時安瑟也沒有財務長,這些事情我完全沒有經驗,而且全部要自己瞭解、決定、處理,當時真的很幸運,碰到了許多貴人!

最終,2000年5月,安瑟由4000萬增資到1億,法人進入股本為45元。然後,又因為原始股東錢不多,採用賣老股換新股的辦法,也就是安瑟原始大股東先以72元賣部分老股給VC, 然後再增資25元,讓VC一起增資。VC的平均成本為45元。

在安瑟創始後的1年半,就由200萬股本增資到1億,這記錄可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只有那個逐夢的1999/2000年代才能做到。 而安瑟的創立,恰逢那個築夢起飛的時代,後來也迎來泡沫化的時代,時也,命也,運也。

(十) 財富的重新分配

網路夢的時代,就我所知,很多金童玉女盛極一時,身價無法估量,但結果呢?台灣從1999到2001,很快的夢全部破滅了,人也都醒了。我看到的是身敗名裂的多,獲利了結的幾乎是沒有,大部分的網路公司董事長&CEO下場都很慘,公司倒閉,負債累累,不一而足。

誰賺到錢? 似乎沒有。

法人幾乎也沒有。因為法人投資金額大,進入慢,所以持股成本高,幾乎都是有投有賠。

我知道金寶集團投資了明日報、pchome(網路家庭) 等等。明日報很快的就出局,讓金寶集團認賠了事,有一段時間,pchome 股價也下跌到快無價的地步,好不容易pchome 熬到上櫃,金寶還能出脫小賺,高興的不得了。 但是金寶許董現在一定很懊惱,如果當時不出脫,放到現在網路家庭是350元1股,當初出脫的價格肯定不到百元,

千金難買早知道啊。

安瑟在1999年到2000年瘋狂增資的過程中,確實有人賺了。

因為安瑟從1000萬到4000萬增資的過程,除了原始股東,那錢不夠的部分呢?一定是找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那時好朋友要入股,是用12元投資的。

1999年有人進來,很快的2000年賣72元,再增資25元,這些朋友隨時可以自己選擇持平,加碼,或退出。

最終,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太看好,賺的人只是少數中的少數,有人賺了一部車,有人賺了幾十萬,有一個股東賺了幾百萬,聽說他是「聽某嘴,大富貴」的典型,他老婆認為,投資一年多,淨賺了5倍(12元到72元),幹嘛不賣?於是就賣了,再湊些錢去買了一間房子,到現在那間房子又漲了好多倍…

有二位股東,我還記得很清楚,他們72元賣了一半,但25元也不參與增資,照道理,想賣的一定在72元就賣光,然後25元不參與。 後來我才知道,是訊息的時間差的問題,在72元的時候,仍然看好,後來美股崩盤,他們認為情勢不同了。所以25元就不認了。這二位也是高手。

總之,賺錢的少,賠錢的多。

大部分的人只會追逐高點,在低點的時候畏懼不前。 如果pchome 在2002,2003你敢投資, 那時候絕對可以買到個位數的價錢。如果就放到現在 ? 哈哈,誰能這麼厲害? 這就是市場與人性。

待續。

〈下一集:福地與旺地〉

系列文章:

【全六集】走過19年電商歲月:安瑟數位創辦人林志隆創業回憶錄(一)創世紀

【全六集】走過19年電商歲月:安瑟數位創辦人林志隆創業回憶錄(三)輝煌盛世

【全六集】走過19年電商歲月:安瑟數位創辦人林志隆創業回憶錄(四)瑜亮之爭

★ 老李的每篇文章分享給三個人,好事會發生

★ 延伸閱讀:給創業者的便利貼:先吃那隻青蛙

★ 本文特色圖片來源:Pixabay

★ 責任編輯:老李

歡迎加入TeSA的[email protected]帳號,共同關注電商、創業領域的最新資訊!

歡迎關注TeSA的LINE@帳號

好友人數

相關文章